“是否可对怀孕的儿媳安排环境较好的宾馆居住?住在这里洗晒衣服有点不便,能否给想想办法……”这是昨天下午,记者在“11·15”特大火灾善后安置接待组采访时看到的“善后处理联系情况”汇总的部分内容。
“我们‘块’下设26个小组,每组3人对口一户受灾居民,24小时向他们提供生活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安置接待二组第五工作块负责人汪家琪告诉记者。
“11·15”火灾发生后,静安区立即启动了善后安抚工作,从各街道抽调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组成志愿者,又从全区所有的53个部门当中分别抽人,组成53个综合帮扶小组,每个小组还配备了专职律师和心理咨询师。
为待产孕妇安排好“月子房”
昨天上午,居住在火灾事发地胶州路728号1904室陆先生的儿媳小韩,被“安置接待组”的王先生等用自己的私家车送到了雅思同济公寓居住。进入公寓,小韩看到这里空调、冰箱、微波炉等一应俱全,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这里就像家里一样!我的月子在这里做也没问题。”
王先生临走时,小韩握着他的手说,“本来我以为‘安置接待组’不过是摆摆样子,走走形式的,现在看来是诚心为我们服务的,我会铭记的。”
老教授不再为丢失假牙发愁
火灾发生时,人们曾在电视镜头中看到事发地一位老人在28楼向外招手,这位老人就是上海大学的退休教授、78岁的史习敏。老人家住胶州路728号2405室,那天起火后,他先跑到了28楼,又从消防通道往下撤,一直跑到8楼时被消防战士救了出来。
老人首先被送进了华山医院检查,在确诊没大碍情况下,被安置进了附近的临时安置点莫泰宾馆。住进宾馆后,老人心里总有件事放不下,原来老人的满口假牙放在家中煤气灶台上的一只杯子里,逃出时没顾上拿。如今,没假牙只能天天喝稀饭,给饮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前天,“安置接待组”的工作人员走访时,老人提出要回原住处找回假牙。“现在大楼等待检验,不能进入。”工作人员安慰老人后,马上与静安区中心医院取得了联系。不到一小时,该院就派了一位牙科医生来到莫泰宾馆。经过一番检查,医生答应下周一上门为老人配假牙。
工作人员又听说政府给的救济金老人还没领,又连忙通知其子女帮助老人前往领取。
“我不知用什么语言来感谢政府!”老人说。
本报记者 周其俊
参与互动(0) | 【编辑:唐伟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