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环首都经济圈”升温 “贫困带”变“经济特区”

2010年11月14日 1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石家庄11月14日电(鲁达 刘秀峰)随着京冀高层互访加密和区域合作紧锣密鼓的洽谈,“环首都经济圈”概念持续走热,有望升格为“国家战略”。此前被称为“环京津贫困带”的河北部分县市, 一夜之间华丽转身,成为“经济特区”。

  10月以来,河北省相继提出圈定13个县(市)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围绕首都建设三个新城等规划。北京市政府官员快速回应,称北京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里,“首都圈”经济建设占比很大。“不光是河北省的任务,也是北京的责任,是北京和河北共同的工作。”,并规划将向河北延伸1100公里轻轨。10日,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公开表示,双方已建立高层面定期沟通机制,环首都地区2-3年内有望与北京实现“同城化”。至此,距离实现双方7月15日签署的《北京市、河北省合作框架协议》更近一步,多年的京冀合作终取得突破性进展。

  京冀双方接连不断的大动作,让北京周边的河北民众,在“北京梦”空置之后,着实又有了新期待。不过,有媒体称,此次被划入首都经济圈的13个县(市)区,也曾经是学者眼中“环京津贫困带”的成员。该概念最早由2005年河北省政府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出,涉及32个贫困县、272万贫困人口。2006年,中国社科院、北京市社科院联合发布《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欧洲的城市”与“非洲的农村”同时出现在半径100公里首都周边,在世界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对于“京畿之困”的原因,有专家认为,主要由于地区间独立发展模式和北京的“空吸现象”所致,可谓“大树底下不长草”。北京的“孤岛效应”,同时也导致了周边经济的落后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而环首都经济圈的实施,则是河北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接轨的重大转型,也是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有官员透露,被誉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京津冀区域规划可能因此重新调整。

  赵勇日前称,环首都经济圈总体思路是在邻近北京近1000公里范围内,建设一个发展特区,“给予比深圳更优惠的政策”。在规划上将借鉴东京、首尔等首都经济圈的经验,预计将在明年1月底前完成。在规划正式批准之前,“首都圈”将虚位以待:原则上该13县的新项目不再审批,土地也不再供应。

  另据《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6亿元人民币达到4784亿元人民币,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上升到60%。(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