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 谋划长远
纵观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政策的变化,防微杜渐、谋划长远是一个基本思路。
有海外媒体评论,在本轮危机和其后的复苏过程中,中国当局展现出高超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宏观调控手段。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亚历山大·萨利斯基在一篇题为《中国:现代化正在继续》的文章中谈到,善于计划、勤于预测、厉行节俭,中国人的这三大特质正是当今世界所稀缺的。
在危机初期,中国领导人就迅速调查情况,评估风险,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启动积极财政政策,推出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尽力缓解外部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程度。当时曾有一些分析人士质疑中国刺激计划规模是否过于庞大,但如今看来,政府把困难考虑得多一些,把政策力度准备得充分些,是很有预见性的。
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明显缓解了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外部需求崩溃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另外,中国政府在政策规划上兼顾了应对危机的短期需要和调整结构的长期目的,这些“伏笔”后来逐渐显现出效力。
在金融危机最猛烈的浪潮冲击过后,中国经济在全球表现抢眼之际,认为中国应尽快考虑“退出策略”,避免流动性泛滥的舆论声调一度高涨,但中国决策当局采取了审慎态度,保持了一定的政策刺激力度。事实证明,随着2010年上半年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进入2010年下半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变化,中国开始出现通胀抬头趋势。而中国政府早在2009年10月就首次将管理通胀预期问题纳入与保增长、调结构并列的宏观调控内容,并在今年以来进行了信贷调控和基准利率调整。随着近期美国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给全球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带来的新风险,中国又在11月10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未雨绸缪,更好防范风险。
当然,中国经济也并非没有短板。随着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际竞争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都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最新出台“十二五规划”,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坚持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主要方向,在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和养老等民生问题上着墨甚多。这些规划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在世界经济变化的历史长河里留下深刻印迹。
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所言,目前经济学理论和经验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多以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为前提,如果将其简单应用到发展中国家,就可能出现南橘北枳的效果。而中国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拓宽了全球经济治理的范畴和眼界。(谢鹏 江亚平)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