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S南非 互补性强,携手共谋发展
中国与南非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强,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中一些相似问题。全面提升中南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又能为双方创造更多机会。
报告认为,相较南非而言,中国国家竞争力优势突出,2008年全球100个主要国家中,中国排第17位,南非排第47位。
在主体素质方面,中国的主体素质与南非相比优势明显。五年来中国一直居G20第4名,而南非则排第14、第15名。
在企业竞争力方面,中国企业综合素质在G20中排名历年靠前,并且逐年上升,2008年排名上升为第2名;南非企业综合素质在G20中排名历年处于中等偏下位置。
报告表示,值得指出的是,南非企业由于无力到国外投资,选择了国内公司互相并购的发展方式,因此联合大企业充满了南非的企业版图。随着各方条件成熟,南非企业正在走全球迅速扩张道路。
在国内供给方面,中国总体优于南非。中国的综合人力资本竞争力排在G20的第5位,南非排第19位。两国人力资本的质量均不高,缺乏高技术人才。中国劳工相比南非劳工工资更低,中国人力资本成本更低廉。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实力占优稳步提升,南非在吸收新技术程度方面实力较强。
在国内联系与公共制度方面,两国均位居中下有待提升。
中南贸易互补性强。南非在旅游业、食品饮料烟草业、机械与交通设备,以及化工业上的产业集中度高于中国;中国在运输业、纺织品与服装业、保险和金融服务区位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服务产业的集中度上相对南非的优势仍在扩大。报告认为,这表明中南两国产业吸引力各具优势,贸易互补性强,两国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中南两国在双边贸易关系上,中国是南非十大贸易伙伴之一,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8年,两国间贸易额达到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95%。
报告得出结论称,中南两国存在各自的发展特点,未来两国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与非洲当携手共同发展。
中国VS日本 仍有差距,汲取其经验教训
报告对中日两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后发现:日本国家竞争力在100个国家中长期位列三甲,在亚洲保持了绝对领先地位,有许多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在主体素质方面,中国已经开始超越日本,2008年中国的主体素质在G20国家中排名第4,而日本排名第8。报告认为,中国主体素质竞争力的迅速提升与学习日本经验有直接关系。
中国在企业数量方面优势比较明显,企业注册总数和新企业注册数排名在G20中一直居于首位,但在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指数方面,中国与日本相比差距较大。
在国内供给、国内联系、公共制度等方面日本竞争优势较大,领先中国优势明显。
例如,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日本的基础设施水平在G20国家中一直稳居第二,而中国的排名则处于中游偏下水平。
在产权保护方面,中国在G20中处于中游,而日本5年来名次均处于第4位。日本创新能力强与完善的产权保护政策密切相关。
在市场竞争方面,中国表现较差,在G20中排名第11,而日本则位列次席。
日本在人均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上名列全球前茅,而中国人均需求水平低、需求结构不合理;日本出口产品多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多为低端工业制成品。中国的国内市场广阔,巨大的市场潜力尚未开发,这是日本所不具备的机遇。
报告认为,日本的优势往往为中国的劣势,唯有学习这个亚洲邻国的发展经验,才能取长补短。
中国竞争力之优劣
国家竞争力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效率、经济结构、发展潜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维度上。从此次披露的蓝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竞争力的优劣势所在。
优势:规模效应
蓝皮书指出,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有14个省份迈入万亿俱乐部,标志着中国以一省之力与他国竞争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应以规模优势掌握全球战略的动态制胜点,影响区域和全球市场,真正实现以市场换技术,以规模降成本。
另外,从人口规模上看,中国也有不容小觑的优势。如果农村消费需求充分释放,中国的国内需求水平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劣势:创新不足
蓝皮书称,目前中国的整体效率竞争力处于世界中游偏下的水平。在创新竞争力方面,日本、韩国远远领先中国。
蓝皮书表示,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是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高端人才指数仅是美国的1/12,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中国虽然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校数量众多,但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缺乏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本报驻京记者 陈若茜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