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是宏大叙事,尤需从细节入手,力求精益求精。如何确保信息不外露,严格保护居民隐私?如何调动普查对象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把钱花在刀刃上……这都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和决心
“2010年11月1日至10日,人口普查员将统一着装佩戴证件进行入户登记工作,请依法支持配合。”日前,北京市的手机用户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11月1日零时,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这一天走进4亿多户住户,查清查实全国人口状况。(11月1日中新社)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生在2000年,至今已是整整十年。人口普查被称为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总动员,不独我国,世界其他各国也都进行人口普查,其意义涉及方方面面,自然不容小觑。这次人口普查不同于以往,有更多亮点,比如,为更好地推进人口普查工作,国务院颁布《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该条例已于6月1日正式施行。再比如,超生人口可落户,境外人员也被纳入普查对象。
正因为意义重大,更需一丝不苟。人口普查是宏大叙事,尤需从细节入手,力求精益求精。
其一,如何确保信息不外露,严格保护居民隐私?我们看到,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健康自评、住房情况等。高达10%的被普查者要填写40多项的长表。显然,一旦信息泄露,对当事人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应该看到,不同于上次人口普查,这一次,我们的相关法律已经出台。去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首次增设了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犯罪的条款。同年10月16日,两高共同出台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公布实施。而刚实施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也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应依法保密。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健全,对保护居民隐私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而且普查员多达数百万,管理工程十分浩大,如何确保每个人的操守都值得信赖,需要严谨更严谨、严肃更严肃。
其二,如何调动普查对象的积极性?尽管如实提供个人情况是普查对象的义务,提供虚假材料将被惩处,但基于历史教训看,仍有太多的人不配合。之所以不配合,一是反感,比如有普查员声称要带警察上门,再加上此前某地抓捕一作家,窃用人口普查的名义,让人心有余悸。二是担心,这次普查最值得激赏的亮点之一就是超生人口也可以落户,这势必激发超生家庭如实申报的动力,但仍然有不少人担心会秋后算账。相关部门不妨多一些人性化举措,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令人欣慰的例子:日前,北京市一位市民给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写了一封电子邮件,信中谈了他对入户登记的担忧,以及对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建议。马建堂立即回信,表示“读后很受感动”,并称人口普查公众确实很辛苦,非常不容易,希望大家都来理解和配合。官员的此类举动无疑有利于调动普查对象的积极性。
其三,如何更好地把钱花在刀刃上?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员是600万名,这一次普查员恐怕只多不少。据悉,北京的人口普查需要10万名普查员,将耗资2.9亿元人民币,全国范围呢?想必费用惊人。人口普查工作量和难度都大,统计人员多,耗资实属正常,但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需要强化监督。日前有媒体报道,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还未开始,但指责它浪费数百万美元的批评已不绝于耳。检察部门指责人口普查局没有严格控制支出,有些人甚至什么都没做,就已领工资了。美国的教训,值得我们警醒。
当然,人口普查并非普查人口,全国人口普查的三大要点是“画地图、查房子、数人头”。因此,我们不能光把眼睛盯在人口上,还要把目光聚焦在画地图和查房子上。令人欣慰的是,不少部门已经表示,在普查人口时,将全面掌握哪些建筑需抗震加固。如何忠实而全面地承担“画地图、查房子、数人头”的重任,这确实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和决心。(王石川)
参与互动(0) | 【编辑:姚培硕】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