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慈善捐款成常态化 吁公益事业公开透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民众慈善捐款成常态化 吁公益事业公开透明

2010年11月01日 11:1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民众“井喷”式爱心捐款,显示出蕴藏在民间巨大的慈善力量。两年多过去,当捐款几近成为中国公众常态化的行为之后,怀抱爱心的公众面对已近2000家的基金会,不禁产生诸多疑问:钱应该捐给哪个基金会?钱捐到什么项目去了?有没有真正帮了我想帮的人?本期嘉宾就这些话题给了公众一个很好的回答。

  希望公众有“震撼的透明平台”

  主持人:基金会中心网的启动是中国公益事业进程中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举措,但很多公众还不够了解,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徐永光:2009年,我们非公募基金会一些人到美国访问,在美国基金会中心时大家感到非常震撼,这个震撼来自于美国公益事业的透明程度。美国有9万多家基金会,在基金会中心,这9万多家基金会的信息全部都有,而且这个信息公开到什么程度呢?我说要看一下去年美国基金会给中国的捐款,他们在美国基金会中心网上一点击“美国对中国的捐款”,从2003年到2009年,所有美国基金会给中国的捐款信息全部都有,谁捐的、捐给谁、捐多少钱,清清楚楚全部都有。它的信息这么透明,我们看后马上就表态:回去也要做。美国当时是9万多家基金会,中国才有1800家左右的基金会,做一个信息披露的平台,按说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回来以后,有35家基金会联合发起了中国基金会中心网。我们希望中国的公众也可以拥有这样“让人震撼的信息透明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了解我们中国基金会的情况,了解他们都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了解到自己的钱花到哪去了?也通过这个平台帮助自己选择今后把钱捐给谁。

  基金会不披露信息不合理

  主持人:基金会中心网对于公众的意义可以说是非常积极的,可以帮公众选择“把钱给谁”,那对于基金会呢?为什么愿意把全部信息都给披露出去?

  徐永光:这取决于基金会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希望发展的基金会,会理解并希望通过自己的信息披露,获得更多的公众支持,这类基金会很愿意并乐于宣传、披露自己的信息,让公众了解自己。当然目前有不愿意披露信息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作为基金会,是一个公共机构,你的钱来自于公众捐款,你应该也有必要给公众一个交代,将你的信息进行公开公示,不愿意披露信息的道理在哪里?我想不出。要么你想暗箱操作。总而言之,不愿意披露信息不合理。

  贾西津: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信息披露有很大程度上是强制性的,像美国的基金会中心,其实它很重要的一个信息来源是国税局的税务表格,表格里面包括它资助了谁,人员工资是多少,都在里面。

  徐永光:在美国等国家,政府对基金会、所有非营利组织的监管都是非常严格的,严格到你不可想象,据说每年给税务局提交的表格要花400个小时来填写。中国政府实际上在这方面也有要求,民政部在2006年就颁发了《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要求很严,但是实际上披露的情况很差。

  “保密”基金会前途“无亮”

  主持人:看基金会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0月12日,全国注册的基金会只有不到一半公布了年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徐永光:采集到这些信息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已经和1900多家基金会都进行了联络。最近,我们直接用电话联系了300家,有一半情况是无效的,有的是电话已经无效了,有的是电话没有人接,也有个别的基金会竟然以对待商业信息的态度回答我们说:“信息保密。”我们相信一个基金会披露得越好,获利就越大,因为公众在了解基金会的时候,一定会选择透明的基金会给它捐款。像这样公示信息项目为零的“保密基金会”,相信公众不会捐钱给它们。

  黄震:以我的观察,第一个是现有的基金会很多自己内部管理没有做好,自己的信息没有保存,你要查信息的时候他没有办法提供。再有,这是一个民间形成的行业自律性组织,很多基金会可能觉得这个不是硬性规定,就可做可不做。第三,政府现在对信息披露这块的执法力度还是不够。

  年底两成基金会将披露信息

  主持人:目前,中国公众还不太了解基金会中心网,但对公众来讲,公益透明化却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

  徐永光:是的,现在公众捐款捐给谁?大家只知道几个大的基金会,但是到基金会中心网这里就可以选择了,透明化是中国公益事业最迫切的需求。公众通过基金会中心网能够寻找透明化程度高、值得自己信任的基金会,也就是公益事业的“玻璃口袋”,我们就是要帮公众找到身边值得信赖的基金会。所以今年年底到明年初,我就要告诉大家,你们要找项目,要找支持的基金会,到这儿来。我相信今年年底中国会有2000家基金会,假如有20%的基金会积极披露信息,就是有400家基金会披露得非常透彻,那就很好,公众就有400家透明的基金会可以选择了。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