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成为近期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如何把握“十二五”规划的思路和精髓?
近日,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2010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上,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与数百位听众分享了他的独到见解。
“我理解,《建议》的核心是两个字——‘转型’。”魏杰在演讲中指出,所谓转型首先是增长方式的转型。增长方式转型的内容很多,转型的核心问题是从原来的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转为以内需拉动增长、以消费支撑的增长方式,这是增长方式转型的核心。
“‘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里的十大任务中,第一个就是扩大内需战略,这里,关键是启动消费。”魏杰认为,原来我们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1998年我国第一次出现经济增长下滑的时候,国务院提出了“保增长”,而“保增长”最后真正见到效果的是出口。所以,从2000年开始,中国增长速度非常快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出口拉动了中国(从2000年~2007年)的高速增长。2007年我们GDP增长里,出口贡献的比例接近40%。根据研究,像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出口的贡献率,最好保持在15%~20%,一旦超过,就会打破我们的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一旦不平衡,中国会陷入一个非常麻烦的境地。
他说,现在全世界都在转变增长方式,美国和欧盟都在转变。美国过去一直是负债增长方式,现在开始强调储蓄,五年以前美国是零储蓄率,奥巴马上台以后,储蓄率上升了5个百分点。研究表明,美国储蓄率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5000亿左右的消费数量。
“有人反复讲,中国人不消费的原因是因为不喜欢消费,我想是因为没有钱。谁都喜欢消费,是没有钱,所以消费起不来。”魏杰认为,如何转为以内需拉动增长、以消费支撑的增长方式,这涉及我们现在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问题——怎么样增加普通人的收入,也就是让大多数人能够富起来,这是我们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让大部分人富起来?魏杰指出:首先是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近1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维持在6%~7%左右,国家财政收入一直高于GDP增长速度,年增长在25%左右,正因为居民个人收入一直低于GDP增长速度,所以必须调整这个关系。
说到调整国家财政收入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问题,魏杰提出五个办法:
第一是减税。去年国家一共减税5000个亿,企业2800亿,居民个人2200亿。2008年就把利息税去掉了,但穷人没有存钱就得不到好处,减了半天还是给富人减了,按照经济学的原理,一个国家减税的数量可以占到上年国家税收的10%,今年最少减6000个亿,应该向普遍居民倾斜,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好处。
第二是退税。国家去年退税300亿~500亿,实际退了400亿,退不下去的原因是“家电下乡“,不买家电享受不了退税。在调研的时候,一个地级市的市长告诉魏杰,他们退税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指标没用完,因为农民不买型号落后的家电。老百姓讲,我的教育负担挺重,你能不能把钱给我,我来解决教育问题。所以,我们今年的退税要研究一下,老百姓什么负担最重。
第三是提高个税起征点。现在我们是2000元起征,穷人也上税,北京每个人每月赚5000元生活都很难,最起码能不能提到3000元起征,这样,低薪阶层就可以解脱了,老百姓可以提高收入。
第四是在社会保障资金的募集上,让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五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落后地区居民的收入。现在我们居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低,只有推动城乡一体化才能让农民富起来。城乡一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城乡民生享受一体化,农村人和城里人平等享受国家的民生投资,平等享受教育投资、社会保障投资。一个是城乡产权制度一体化,比如我们城里人买房子,既可以抵押,也可以买卖,农民的土地既不能抵押也不能买卖。
过去我们讲扶贫,现在发现越扶越贫。所以,关键是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在“十二五”期间要解决落后地区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的问题。
魏杰说:“我寄希望‘十二五’期间,让大部分人的收入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样中国才能真正转变增长方式,否则就是空话。” 戟风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