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10月25日,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再来看这样的一个日期,究竟包含着怎样的价值?岩松。
白岩松(评论员):
其实今天我非常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巧合。这个巧合在哪里?今天一个日子是很明显的,大家都在纪念它,有很多老兵难得聚首在一起,因为60年前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一翻日历发现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恢复联合国的席位。这两件事情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和平,居然非常奇妙地聚集在了10月25日这一天。仿佛关公战群雄,但其实历史的机缘不是关公战群雄,如果没有1950年10月25日这一天,恐怕很难有这么快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恢复联合国的席位。因为1950年跨过鸭绿江,打出了自信心、打出了这种国威、打出了别人对你的尊重、打出了独立的这种力量,也打出了和平的环境,也因此才会更快地恢复了联合国的席位。正是因为这两个日子如此奇妙地重叠一起,我今天更有一种感觉,那些为此付出了生命、鲜血,甚至慢慢被人家忘掉的所有参与到抗美援朝过程当中的老兵们是拥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主持人:
应该说在这60年当中我们无数次的回顾这段历史,在志愿军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当中,我们在回顾的时候似乎那些故事掰着手指头都算得过来,并不是滔滔不绝。
白岩松:
对,我发现清晰的和模糊的如此得界限分明。比如说有一些名字我们如雷贯耳,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好多照片是因为老兵去朝鲜祭拜自己的战友。毛岸英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主席的儿子居然就牺牲在这样的一个志愿军的战场上,还有罗盛教、邱少云等等这样的名字如雷贯耳。接下来你就会发现不知道什么名字了,只记住了一个笼统的概念叫“最可爱的人”。
我小时候经历了很多无名烈士墓,因为我在东北,东北有很多苏军,包括咱们的。好像就已经司空见惯觉得无名烈士墓很正常,但是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不该是无名烈士墓,应该让他们有名字。所以纪念就显得非常重要。
主持人:
为什么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显得既清晰又模糊?
白岩松:
因为的确要回到历史当中是很难的。2001年我在莫斯科红场刚一看到无名烈士墓,我的眼泪“唰”就下来了,那不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因为它的无名烈士墓是每一个墓碑写着一个城市,底下是一个数字。比如说莫斯科一百多少万,基辅多少万,然后旁边军人在那,我眼泪“唰”就下来了。你会感到一种特别大的震撼,的确那样的一个历史条件下,想要把每一个牺牲的名字都统计下来真的很难。但是我觉得这些年,尤其到现在我们开始拥有这个能力了,应该逐渐地去做好这个工作,这的确是对死者的告慰,其实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告慰。我们看到很多他的战友现在活着,我们感到很欣慰,因为战友活着他们就活着,活在战友的嘴里、活在战友聚会的回忆当中等等,但是他们的战友还能抵抗岁月多久。我说过去不善待他们,他们就老了,现在如果不隆重地去纪念他们,他们就走了。他们的战友所剩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包括整个国家或者说是历史应该承担起继续让他们活在嘴里、活在记忆当中、活在被不断地追悼和尊敬当中。
主持人:
只要战争不可能绝对消失,那么伤亡就不可能绝对消失。我们要如何和他们共同去面对这一份伤痛?稍后我们继续。
(播放短片)
解说:
在这个关于战争的纪念日,让我们凝视这些年轻人。这些拍摄于战地的珍贵照片,记录了他们相似的青春,却无法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名字。
有人荣归故里,安度余生;有人却再也没有回来。
1950年,操着不同的方言,拿着口径不一的步枪,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两年零九个月后,很多“最可爱的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具体的数字一直都在统计之中,目前大多数科研单位、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引用最多的是183108人。在这183108人之中,除战斗牺牲人员外,还包括非战斗减员,这个数据的统计前后经历了近六年的时间。
尹继波(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
现在我们虽然把全国各地30个省市的志愿军烈士名单都搜集到馆了,但是目前看这一部分烈士名单还不完善。比方说资料不全,比方说有的没有牺牲地、有的没有籍贯,还有一些资料我们需要补充。
解说:
这座最早始建于1958年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反应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它座落于丹东市中心北部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而丹东也正是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和凯旋回国的第一站,纪念馆也成为丹东一个标志性的旅游景点。除了来此缅怀先烈的游客,还有一直在寻找亲人的志愿军家属。
尹继波:
来寻找这些亲人的志愿军的后代或者亲属,大部分他希望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能够记上一笔,能够找到他这个名单。一般的情况下,这些人如果要是找到了,他就觉得是一种安慰,也有找不到的,找不到的就是非常伤心,有的甚至当场就痛哭流涕,这样的都很多。
解说:
2008年,在成功将30个省、区、市的志愿军烈士名单收集入馆后,纪念馆开始对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名单进行数字管理。七万份名单已被录入,但经费紧张,工作并不顺利。
今天,我们得到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军方有关部门十年前启动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英名录的编纂工作。据悉,每位志愿军烈士名录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时间、籍贯、入伍时间、部职别、入党入团时间、立功授奖情况、牺牲时间和地点等,共9个要素,约60个字。相关人士表示,不让每一个人的血白流。
这个寻访工作注定艰难。目前,部分志愿军烈士遗骨被安葬在朝鲜北方,中国的丹东、沈阳等地的十座烈士陵园里。1970年根据金正日的指示并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朝鲜方面补助专款,为志愿军烈士修建合葬墓。为了使陆续发现的志愿军烈士得到及时安葬,许多合葬墓装有活动的墓门,可以随时将新发现的志愿军烈士安葬于墓中。时至今日,仍有新发现的志愿军烈士的遗骨被运往合葬墓,只是名字已经无从考证。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