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峡坝区10月25日电 (记者 全安华 刘良伟 徐金波)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25日在三峡集团公司举行的175米试验性蓄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三峡工程的三次蓄水运行、监测等情况来看,有些方面超出了当初设计的预期,其中有好有坏。
曾经历过葛洲坝、隔河岩等中国水电工程洗礼的郑守仁院士,自1993年开始驻守三峡工地,担负起三峡工程的设计总成、现场勘测、设计科研等重任。17年后,三峡工程将于26日首次蓄水至175米高程,实现正常运行下的最高蓄水目标。
据郑守仁介绍,三峡工程的建设方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实际运行中,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首次蓄至135米水位,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汛后蓄至156米,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2008年和2009年两次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但分别只蓄至172.8米和171.43米。
分析上述原因,郑守仁认为,主要是从三次蓄水的运行、监测等情况来看,有些方面超出了当初设计的预期。第一,随着长江上游实施退耕还林、众多水库挡砂等因素,导致库区来砂量较当初设计值减少了56%,再加上冲淤情况良好,库区淤积情况好于预期。三峡工程135米蓄水提前1年实现。
第二,在国家、地方的支持下,三峡库区移民速度快于原先规划,原定6年的初期运行期也大幅提前。
第三,与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的情况相比,长江上游在每年10月的来水量已减少很多,原定汛后开始145米起始的蓄水方案,被迫提前到9月10日启动蓄水,并于9月底将水位抬高至160米甚至162米,10月份视情况提升至175米高程。否则,无法发挥三峡的补水功能。
第四,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泥沙监测显示,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对坝下河道冲刷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部分河段发生崩岸等险情。
第五,库区地质灾害好于预期。三峡蓄水至175米高程后,将形成一个总面积为1804平方公里、周长5500多公里、总容量393亿立方米的宽阔水域,涉及到20多个县市的2000万人口安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水利枢纽都不能比拟的,国家为此投入巨资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尽管当前有些未治理的地方发生了局部崩岸险情,但总体情况稳定。
第六,库区地震情况要好于预期,大坝按照预防7级地震的要求进行设计。从135米蓄水以来的情况看,库区地震情况并未增多,发生最强地震的烈度仅为2.3。
郑守仁表示,鉴于三峡还有许多问题期待解决,借助本次试验性蓄水相关部门将展开地质灾害、水环境保护、下游河道冲刷等方面的研究。(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明】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