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宜昌10月24日电 题:三峡工程175米蓄水目标如何实现
中新社记者
三峡工程是治理长江和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三峡水库为季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应水库库容393亿立方米 ,每年汛末开始蓄水至175米,枯水期向坝下游补水,至次年汛前,水库水位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预留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以调蓄坝址上游大洪水,减轻中下游的防洪负担,发挥防洪作用。面对这个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库和变幻莫测的长江水情,人类如何从容、科学调度,让其水位如期抬升和消落,充分发挥水库调蓄能力?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梯调中心工程师王海向记者介绍了2010年三峡工程175米蓄水的全过程。
王海介绍,三峡水库蓄水主要依靠调节出库流量来实现,而出库流量的调节主要依靠大坝23个泄洪深孔和三峡电站的26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2010年9月10日零时,三峡第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大坝关闭了部分泄洪深孔控制下泄流量。按照蓄水方案,为有利于葛洲坝及其下游的通航,保持足够的通航水深,蓄水期间三峡大坝下泄流量按9月不小于10000立方米每秒控制,10月蓄水期间,上旬、中旬和下旬的下泄流量分别按不小于8000、7000和6500立方米每秒进行控制,通过葛洲坝反调节,使葛洲坝电站下泄流量尽量与三峡出库流量维持基本平衡。据介绍,三峡水库能否按期完成蓄水主要取决于届时上游来水量,在蓄水期间,如果遇到大洪水,需使用泄洪深孔增加下泄流量,保持水库升幅稳定。进入蓄水后期,随着三峡水库水位的上升,水流主要通过安装在三峡左右岸的发电机组平稳出库,直至水位上升到海拔175米高程,并由此维持出入三峡水库水量的基本平衡,直至来年的枯水期。
三峡工程分三期施工,总工期17年,分135米、156米、175米三个水位进行三期蓄水。水库于2003年首次蓄至135米水位,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米后,进入了初期运行期。三峡工程于2008年汛末开始正常蓄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标志着三峡工程由初期运行转入正常蓄水位175米试验性运行,是三峡工程由初期蓄水运行期转入正常蓄水运行期的过渡期,也是三峡工程进入正常运行前的试验性蓄水运行期。这样分期蓄水,可以缓解水库移民的难度,并可通过初期蓄水水库泥沙淤积的实际观测资料,验证泥沙试验的结果。
175米是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水位,是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全部功能和最大效益的重要标志。按设计规定,175米蓄水完成后,三峡工程将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和补水等综合效益。三峡水库蓄到175米后,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荆江分蓄洪工程,标准可到千年一遇。而相比156米水位,全年发电量亦可增加100多亿千瓦时。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