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支流水质连续6年向好 入河排污量大幅下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淮河干支流水质连续6年向好 入河排污量大幅下降

2010年10月24日 17: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淮河60年来不断提升减灾能力、与频繁水患抗争的同时,近年来还在铁腕推进另一项治理工作: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以化解“人水争地”矛盾日益严峻下的水质污染问题。最新流域监测数据显示,淮河干支流水质已连续6年向好,入河排污量大幅下降。

  67岁的朱明武大爷一直住在沿淮城市安徽蚌埠八里沟附近。他说,以前沟里的臭水常常让他的菜地大半绝收,一遇上下雨,水漫上来,污染物又粘又滑,连路都无法走。现在污水被排灌站抽入处理厂了,再排出来的水清亮多了,基本闻不到臭味。

  “水质向好的趋势已持续至第六年。”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程绪水说。

  淮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1至9月,水质满足Ⅲ类的测次占33.2%,劣Ⅴ类的占26%。与2005年同期相比,满足Ⅲ类的测次上升了13百分点,劣Ⅴ类测次下降了16个百分点。

  程绪水介绍说,从水功能区情况来看,2009年淮河流域监测的152个重点水功能区中,水质满足Ⅲ类水的比例比2005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比例则下降8.8个百分点。2010年至今也进一步呈现好转。

  与此同时,入河排污量连年持续下降,2009年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入河排放量分别为55.08万吨和6.99万吨,与2005年相比,分别削减了43.64%和33.90%。

  记者在蚌埠走访时了解到,这个市席家沟和八里沟两个排污口曾经臭气冲天,黑水横溢,让当地民众怨声载道。如今,当地政府除了督促相关企业实施技改和增设治污设施外,还专门投资增建污水处理厂,保证把这一带所有污水全部截流处理。据了解,目前蚌埠闸上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超过七成。

  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公里的淮河,水患频繁,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1950年10月,刚成立一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就决定治理淮河,淮河也由此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倍多的淮河流域,因为日益严峻的“人水争地”矛盾一直深受污染困扰。淮河也被列入全国治污重点“三河”之一。

  沿淮主要省份安徽铁腕推进节能减排措施,制定了《环境保护“挂牌督办”和“限批”管理办法》,分别对淮河流域未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和地方,实行挂牌督办和“区域限批”。对污染严重、环境风险高的项目坚决否决。一批投资上亿、甚至几十亿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截至2009年底,安徽省淮河流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7座,所有市、县都建成了一座以上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68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7%。

  安徽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文有介绍说,省政府还对全省17个省辖市年度减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向社会公告结果,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治污工作因而颇见成效。

  不过,基层环保和水利部门仍然认为淮河水污染治理挑战重重、任重道远。淮委水保局监督管理处刘耀宾说,淮河入河排放量在一些指标上仍没有达到控制目标,除了因为违法排污依然存在外,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低,尤其是乡镇一级运行率、人员配置等都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农业污染成为淮河最主要的污染源。蚌埠市环保局潘明生局长表示,农业和畜禽的污染大概占到淮河污染的60%到70%,目前对农村畜禽散养和化肥使用造成的氨氮污染治理重视不够,机构力量不足,组织难度很大。

  专家们呼吁,在污染基数大的淮河提高排放标准,用标准手段来限制和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此外,要加大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建设投入力度,保证巨资投入的污水处理厂发挥最大效能。同时,要改变观念,高度重视农业化肥及畜禽养殖污染,推进集中规模养殖,集中治理污染。(记者 蔡敏)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