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13亿人总动员”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零时正式启动入户登记。届时,我省将组织50万人口普查员、指导员上门进行正式普查登记和对登记资料核对复查。
对于我省来说,这次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省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查清10年来我省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查清我省较为突出的流动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状况等,为研究制定我省人口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等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我家的门开不开
“人口普查员往往被当作是不良推销员或者是其他不怀好意的人。”杭州的一名普查员说,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些新小区,即使他们拿出普查员的证件,对方看了也说,你这个证谁都可以做出来。
9月1日至10月30日,政府人口普查机构派普查员入户进行基本情况摸底和预约入户登记。目前全省各地的入户摸底调查进入尾声。
在入户摸底期间,普查员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敲不开门或者信息不如实填报。
不过,很多普查员表示,确实有一些人利用人口普查作为幌子骗取信息,人们应当对他们保持警惕,在开门之前应当仔细核对证件。
普查员进门以后,会拿出人口普查表。普查表填写按本户地址、户记录、人记录的顺序进行。先填写本户地址,然后填写户记录,填写完户记录,再逐人填写人记录。普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普查表中各项填报的内容向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普查员分别签字。普查员还要填写入户登记的日期。
一些普查员对记者坦言,一些户主一方面是担心受骗,见陌生人不敢开门;另一方面即便知道真是人口普查员,要真实透露个人信息也要经历内心的审问——我该如实相告吗?从之前摸底中的情况来看,这种心态颇为普遍。
家住丽水的齐东升,夫妻两人来自东北,经营着一个小餐点,平常很少与当地人来往。“让一个陌生人进屋,心里挺害怕的,怕自己的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一遍,两遍,三遍,普查员的敲门声执着地响着。齐东升借着门缝的灯光,把人口普查员胸前的证件反复确认后,他才打开了自己的家门,将普查员请进了门,在表格中如实填写了自己家的信息。
杭州潮鸣街道的的陈小惠和丈夫是对70后的夫妻,因为儿子的视力有点残疾,他们又“超生”了一个女儿。“尽管听说今年人口普查有政策,超生家庭只要如实申报超生人员,公安部门会在调查核实后,先予落户。但我们还是很犹豫。”
陈小惠坦言自己的主要担忧是,即使超生的罚款可以分期付,但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考虑到孩子总不能一直当“黑户”,以后还要解决孩子的入学、看病等问题,所以,最后,她还是打开了自己的家门,如实地填写了超生女儿的信息。
“入户难”让普查员头疼
对人口普查员来说,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
嘉兴南里社区人口普查员刘萍和搭档的任务,是对南里社区的一栋楼进行入户摸底。该栋楼一共6层,每层28户,还有七八家门面房和住在地下室的80多口人。
“这栋楼住房面积小,而且房间也不通透,一般有点经济实力的住户都搬别处去了,所以这栋楼房出租的情况特别多,人户分离现象很常见。”
刘萍介绍,她每天要带着普查表入户,根据住户情况选择填写,一点儿都不能错。由于白天在家的人少,刘萍和搭档把入户时间定在晚上。每天晚上6时30分集合,一直敲到晚上10时许。“因为前期宣传的缘故,大多数人知道,一般都能配合,但确实有人不愿意开门,能听到里面有声音,就是没人答应。”刘萍笑着摇摇头。首次敲门不开的就要再次上门,这样来来回回整栋楼一共敲了半个多月,才终于拿了下来。
刘萍介绍说,人户分离户往往由于担心购房等信息泄露,不配合入户摸底:有多套房产的担心将来被征房产税;住在群租房里的担心被取缔;出租房屋的害怕被征税。经济适用房出租以及群租都是不允许的,不少租户或房东往往担心被处罚,也不愿配合。
“为了能够尽可能准确地统计人口,我们甚至通过‘白天看电表水表信箱、晚上看灯光’判断入住情况。实在敲不开门的时候,就只好去找民警一同敲门,以打消住户的疑虑。”刘萍对记者说。
杭州西湖区的老普查员杨丽香说,对住在小区里的外国人进行普查,这是第一次。一般外国人都会积极配合,但在入户时间掌握上存在困难。“老外喜欢夜生活,晚上10点以后回家,早上可能要睡觉,下午会外出。为此,我专门制作预约卡片,通过物业公司,发给老外,然后再通过电话,约好时间入户。”她说。
普查环境悄悄在改变
衢州的张道友和周光进两位普查员自1982年就已参与到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当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相较以往,这次人口普查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28年前,还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张道友作为普查员挨家挨户地上门走访登记信息。“当时人们非常重视人口普查,各个单位抽调特别有责任心、文化素质较高的主力当普查员来协助普查。而且时值改革开放不久,人口流动性也不大,群众对普查工作也非常配合,有问必答。有时到多人居中住的院子,一说普查登记,大家都主动过来填报信息”。
相比1982年,如今“六普”面临的普查环境早已发生变化。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于今年6月26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11亿人,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
提起这次入户摸底时的感受,老普查员周光进则表示,人们的防范之心较之从前明显增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里新的社区比较多。老社区的居民都是在一起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基本都互相认识,跟居委会的联系也密切,所以普查很顺利。新社区就不一样了,有的住户防备心理较强,根本不让外人进门。另外还常遇到‘找人难’,不少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回来挺晚,根本没机会和他们碰面。虽然今年已对人口普查工作立法,严格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但个别户主仍然对诸如离异、再婚、住房等问题感到不悦。”
人口普查,关乎我们自己
浙江的家长们仍清晰地记得今年上半年的“入托难”情形。其实,这种局面与当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低龄组人口漏报情况有关。
“10年前,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低年龄组(0岁~9岁)人口的漏报十分严重。现在城市的幼儿园数量很少,就与当时的数据不准确有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表示,“我们没有预料到有如此多的适龄儿童需要上幼儿园。某些城市的有关部门拿到的数据,可能是7万名儿童要上幼儿园,结果来了12万名,那就会出现很大缺口。”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人口普查利国、利民,对国家非常重要,对老百姓也非常重要。搞清楚一个地区、一个社区的老年人有多少,国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修建养老院,或者是鼓励社会来修建养老院;弄清楚一个地区、一个小区或者一个社区有多少小学的适龄儿童,就可以据此制定招生计划。
正是由于人口普查结果的重要性,世界上只要是人口大国,比如美国、印度,都会每隔几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官方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央财政投入了5.5亿元,加上地方政府的投入,总量超过50亿元。今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央财政投入近7亿元,如果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央财政投入占比来计算,全国财政投入或将达到80亿元。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系主任马良对记者表示,人口普查的意义远远超过普查人口数量本身。
“大的方面,影响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医院、学校,乃至社区的诊所如何配置分布,都需要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支持。同时,普查数据也为未来中国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见习记者 于洪海 通讯员 杨红 周敏佳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