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办公厅下发《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描绘了未来十年中国干部“大培训”改革的蓝图。
自中央政治局近年带头定期集中学习以来,由中央到地方,都掀起了一场“新劝学运动”。“学习”,在充满挑战的新时期再次成为官员从政的关键词,成为加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利器。
作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党校这一从延安时期诞生成长的“干部摇篮”备受关注。有人批评,近年来一些党校学习气氛不浓、教学陈旧僵化,成为“官员社交俱乐部”,“上上门、认认人、吃吃饭、养养神”。
党校改革话题由此迅速发酵,成为焦点。在改革前沿的广东,广东省委党校近年已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研究式教学新模式,引领全国潮流。
今天,广东省委党校迎来60岁生日庆典。常务副校长郑盛廷表示,在新的起点上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再造广东干部的“摇篮”。
除积弊
一份调查报告“倒逼”教学改革
今年9月1日,走进广州市建设大马路3号院子,迎面看到“欢迎同志们到我校学习”的红色大字,张玉润有点重回校园的兴奋,“这是人生的又一个加油站”。
这位四十出头的广东省卫生系统正处级干部,正在省委党校参加4个月脱产的“中青班”学习。
在不少人眼中,党校曾是一个“挺神秘”的地方,“去党校学习”往往意味着“要升官了”。今年“七一”前夕,中央党校首次邀请外媒采访,“去神秘化”引起轰动。其实,现在“上党校”已不是与晋升“划等号”,而是广东干部的一种“必修课”了。
中央明确规定:除了县级以上(含县级)中青年党政后备干部在被提升或提名选举到上一级领导岗位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党校培训,现职的省部、地厅、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也必须到党校轮训一次。
郑盛廷介绍说,2001年8月,广东省委党校和广东行政学院合并后,校(院)的干部培训班次主要包括党员干部培训轮训和公务员培训两大类。
最受关注的常设培训班次是“中青班”,主要包括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一班(对象是4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正县处职党员领导干部)、培训二班(对象是40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副县处党员领导干部),现在学制均为4个月。而常设干部“轮训班”包括市厅级、县处级、省直处级干部、全省政法综合管理领导干部等。
郑盛廷表示,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水平与拒腐防变能力,是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因而,党校这个“干部的摇篮”,能不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为解决党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担负起自己的使命,是摆在各级党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使命很重大,现实也很严峻。2004年8月,一份《学员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摆在了广东省委党校校委会面前。
调查反映的数字很刺眼:47.8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党校的教学不能满足其要求,参加过两次以上党校主体班学习的50.85%认为党校教学不能满足其要求。被调查对象在选取培训途径时,愿意到高等院校参加培训的占32.1%,愿意参加业务培训班的占26.1%,愿意到各级党校培训的仅占25.3%。
问题出在哪里呢?学员意见直指党校教学的“远”、“大”、“空”积弊。2004年年底,郑盛廷主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主体班次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启动党校教学改革。
走出去
模块教学破解党校“三大怪”
“看文件机会不多的人给整天有机会看文件的人讲文件精神;没到过国外的人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情况;没有当过领导的人给当领导的人讲领导艺术。”有人曾这样描述党校“三大怪”。
教学改革,从学员反映“最枯燥”的“三基本”课程下手。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问题”这三门课,整合成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模块,通过“五个一”(一次专题辅导、一部专题影像、一场专题调研、一场学员论坛、一次集体答疑和对话拓展),重点阐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随着时代不断创新的脉络和条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原来这些课要上6个半天,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杯清茶满堂灌,学员昏昏欲睡。现在活泼多了,还去顺德调研民营经济,讨论私有制废存的观念变迁,很有广东特色和现实意义。”一位学员深有感触地说。
课堂辅导、现场教学、社会考察、专题研讨……现在省委党校,学员们要学习一系列课程。将一系列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称为“模块式教学”,这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该校从2004年引入推广。
比如研究广东“文化强省”建设,除了上课,学员们还“走出去”,到广东美术馆看饶宗颐书法展,听陈小奇讲广东流行音乐发展思考,到奥飞动漫搞动漫产业调研,与官员研讨如何发展网络文化,让很多非文化界的学员接受熏陶、大开眼界,更有利于引发思考,提出建议。
说起去年秋天启动的“三个三”体验式教学,省委党校培训部主任刘冬松一脸兴奋,“这是我们体验式教学的新成果。”
2009年10月20日,2009年第二期中青二班一支部学员到韶关炮一师师部参加3天军营学习,每天早上5:30起床,休息、操练、学习、就餐等时间精确到每一分钟。随后,到韶关曲江区大塘镇与老农劳动3天、到韶钢3天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很多学员反映,当“三天士兵、三天农民、三天工人”的特殊经历,是他们终身的宝贵财富,加强了党性锻炼。学员郑民说,通过下田割稻、与村干部和老乡促膝长谈,亲眼目睹了农村水利多年失修,交通、医疗和教育设施落后。“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农民、基层干部的艰辛和我们的责任。”
重思辨
“番禺垃圾焚烧”成研究课题
“学习”二字一直贯穿于党的历史。毛泽东1939年对干部讲队伍里存在“本领恐慌”,70多年前的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粤大兴读书之风,推荐干部阅读《世界是平的》等书籍,还告诫过官员要用学习抵御腐败:“当今社会,领导干部身在各种矛盾漩涡的中心,要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就应当从读书学习中吸取精神食粮。”
记者发现,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是广东省委党校的一大特色。把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重要案例,在课堂上讨论、争论,在研讨中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介绍,此举是借鉴了美国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这两大国际著名政治精英培训中心的经验。他们都善于运用研究式、案例式教学。美国哈佛拥有号称全球最大的公共政策案例库,注重全面、深度分析;而法国则重视抓正在发生、没有定论的现实案例进行研究。“我去法国考察时,他们正在研究尚未结束的公务员罢工问题,还有吵了25年的巴黎第三机场该不该建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很能激发创新思维。”
省委党校要求学员“带着问题”来学。入学时就根据自己关注的领域报题,并分成课题小组进行专题调研。作业也分类管理:厅级干部要交6000字的专题研究报告,要求少讲必要性、重要性这些空话套话,重在提交对策建议,最后浓缩成两三千字的策论;而处级干部则要交4万字的案例报告背景材料,包括历史由来、政策法规、外国经验、文献资料乃至媒体报道。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创新热情。有厅级干部提出珠江水变咸、广东医疗改革、广东废旧电池处理等课题,研究对策;而处级干部关注的案例更鲜活,“大学生当猪倌”、“东莞禁止养猪”、“番禺垃圾焚烧厂建设”这些事件还没结束,学员们就提交了调研报告,还展开激烈争论。
针对群体性事件高发、网络舆情迅速发展等现状,省委党校还在全国党校系统建立了首家“现代领导能力实训中心”,进行各种案例的情景模拟,全程录像,由老师现场点评得失。最令学员“难受”的是,模拟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员要就突发事件接受“记者”的各种尖锐提问,随后接受老师的麻辣点评,从程序安排、问答技巧到仪容服装都要一一挑刺。据透露,接下来还准备把“中青班”带到南方报业考察、了解媒体真实生态,并邀请南方周末的记者来党校,与学员一起研究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得失教训,传授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
推行教学改革最直接的收获,是党校教学有了走向“精”、“新”、“实”的桥梁,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提升。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满意率从2007年的84%提高到89%,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由80%提高到90%。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初步回答了研究式教学等现代培训理念能否运用于党的基本政治理论教学的问题。”郑盛廷说。 南方日报记者陈枫雷辉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