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5日电 (熊卫平 姜宁 沈晨)截止到昨天下午4时,嫦娥二号卫星已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约68小时,飞离地球约32万公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织完成了嫦娥二号卫星X频段测控技术试验、监视相机图像下传及紫外拍图等飞控工作。
10月2日12时25分,北京中心技术人员对在地月转移轨道运行的卫星实施了中途修正,由于控制非常精确,原定于10月3日进行的中途修正取消。这支飞控精英再次证明了他们精准的测控能力。
测控通信系统指挥长朱民才谈到他的技术队伍,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拥有一个坚固而善战的“斯巴达克方阵”,他们就像我的十个手指,大战临近,紧紧攥在一起,等待每一次重拳出击。”
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主任汪赛进介绍说,如果说探月工程是一部科技大片,那么脚本就是总体室制定的协同工作程序。在飞控任务中实现卫星、有效载荷以及测控系统协调一致的工作是确保正常飞行的前提。所以,测控的第一道难关是制定总体飞控方案。“我们制定的嫦娥二号的协同工作程序有700多百页,这是协同各系统开展对嫦娥二号实施飞控的依据。”
他表示:“制定总体方案,必须把这每一项变化搞清楚,弄透彻,要对任务有全局的把握和超前的预判。对我们来说,最难的就是整个嫦娥二号任务的各项飞控事件的规划。这次嫦娥二号任务有显著的一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飞控事件非常密集,第二个就是试验项目多。因为嫦娥二号任务是,它是观测二期工程导星,为嫦娥着陆做准备,那么很多试想提前做出验证,要确保这些试验得到充分的验证,所以我们要在总体方案中进行周密编排。”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总体室制定的协同工作程序共1200多页,应急协同工作程序有近700页,针对卫星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设计的应急预案有100多种。比如这次嫦娥二号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涉及到入轨的偏差问题,我们对整个轨道设计进行了充分分析,主要是针对入轨产生的偏差该怎么处置。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案:一种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正常控制,如果再往下有大的偏差,我们会从17小时提高到6.2小时进行中途修正,如果轨道打得很低的话,我们会推后一个月再实施奔月。同时将一些应急的情况都撰写到应急工作程序中,都有应急处置对策。”
汪赛进透露:“现在我们确实担负很多任务,不但要执行嫦娥二号任务,还要备战交会对接任务、火星探测任务。嫦娥一号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还是由一个室来准备和实施任务,人力、精力都比较充分。多任务并行之后,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全部去执行一个任务,所以我们开始实行‘型号制’,这种型号制就相当于项目制一样或者是事业部制一样,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任务,同时进行任务准备。以前可能是一个组,6、7个人干的活,现在是1到2个人干,工作量显著加大。型号任务的主管就是主任设计师,就相当于项目经理一样,他对整个任务要负责,副主任设计师就协助他开展工作。这种模式非常成功的,但是劳动强度和挑战也是增大了。多任务并行让我们的人员更加精干高效,大家得到了充分地锻炼,综合能力应该说得到了提高。”(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唐伟杰】 |
相关新闻: |
专题:嫦娥二号发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