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嫦娥二号”五大系统最新关键技术(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详解“嫦娥二号”五大系统最新关键技术(3)

2010年10月01日 11:33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测控系统:将牵引“嫦娥”和“月宫”亲密接触

  嫦娥二号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介绍,由于月球和地球的时空关系,嫦娥二号的发射窗口非常受限,只有10月1日、2日、3日,每天只有30多分钟的窗口,其精度要求非常高。

  嫦娥二号进入环月轨道后,将择机进入100公里×15公里的椭圆轨道。这对测控技术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钱卫平说,月球上的高山和沟谷与地球大体相似,最高的山达到万米以上,要在距月球15公里的高度飞行,对测控精度要求非常高。同时,当卫星飞至月球背面时,地面无法监视其状态,若控制不好,便存在撞月的危险。此外,月球上的质量分布并不均匀,有些地方引力小,有些地方引力大,这也对控制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

  他表示,确保嫦娥二号任务万无一失,研究人员预设了火箭入轨异常、变轨未能实施或滞后实施、发动机故障等共106种预案故障模式,并制定了153种故障处理对策。

  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这是嫦娥二号的重要使命之一。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说,我国现在的卫星大多数在地球周围转,最高轨道是36000公里,也就是地球的同步轨道,这种轨道用S频段测控就可以了。如果进入深空,包括月球探测,以及将来的火星探测、金星探测,就要用X频段。他表示,本次任务是第一次使用X频段,其传输速率更高,测定的精度也更高。

  对于两种频段的区别,钱卫平作了矢量化的描述。他说,过去所用的S频段的频率在2G左右,X频段则达到8G。X频段测控系统在测控灵敏度、测角技术、测距技术上都有新的改进和提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测控的精准度。

  卫星升空约1个月,将传回比过去更加清晰的月球图片。钱卫平说:“如果把嫦娥一号拍出的照片比作是看黑白电视,嫦娥二号拍出的照片就相当于看高清频道,甚至更好。”而要获得高清图片,也对测控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进行长时间行频或地速数据注入,并提供28小时和52小时轨道预报。

  地面应用系统:将比嫦娥一号任务面临更多挑战

  “嫦娥二号任务和嫦娥一号运行的模式一样。但也存在许多新的变化。”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说。

  有效载荷的变化是嫦娥二号的重点之一。他介绍,嫦娥一号有效载荷是8种,嫦娥二号则为7种。虽然嫦娥一号原有的干涉成像光谱仪被取消,但嫦娥二号的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等都得到了适应性改造,实际功能更精细更先进。此外,嫦娥一号是到月球近月轨道才打开有效载荷,而嫦娥二号有效载荷则是一边奔月一边展开,以便更好地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随着有效载荷的变化,嫦娥二号数据接收任务也将发生重大改变。在嫦娥一号任务中,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地面应用系统没有数据接收任务。而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的第二天起,就开始有数据接收任务。

  同时,由于嫦娥二号搭载的相机分辨率从此前的120米一下提高到7米,这给数据传输带来了很大压力。李春来表示,研究人员为此对地面数据接收系统进行了针对性改造,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数据接收码速率将从3兆/秒提高至6兆/秒。在任务过程中,还将试验更高的数据接收速度。

  “大家开玩笑说,地面系统是‘嫦娥’最长的长工。”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忠笑言。

  他介绍说,地面应用系统的任务包括组织制定科学目标,作为工程总体方案的输入条件;负责卫星有效载荷在轨运行管理;制定卫星的探测计划;接收卫星传回的科学数据;完成探测数据的存储、归档、备份和依权发布;进行科学数据的处理、解译、应用和研究;进行月球探测的科学普及和宣传。这些任务从工程实施前就开始进行,一直到工程结束后,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刘建忠将整个数据处理过程形容为“闭环”。他说,首先是利用各种探测仪器和有效载荷来获取月表的信息,通过光电系统和记录器,把它们存到星上的设备里,这是数据信息获取的过程。数据获取后,卫星通过X波段的发射机向地面传输,由地面的两个接收天线进行放大,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记录。处理后得到裸数据,即测量值,就是真实的物理量。这时还要进行定位,了解这个数据在月面的什么位置上。有了定位信息和物理量以后,就可以进行月面上的科学反演。“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信息获取,星上处理、传输和数据接收预处理,最后到科学反演的一个闭环。最后反映的就是我们对月面的认识。”(本报西昌9月30日电)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