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动机
近日,“河南专拍哥”吕建福被网友热议。3年来,吕建福随身携带摄像机,在河南省会郑州及省内多个地市,拍下数千张(段)公车私用、违章的照片或视频,并通过电视台和网站等途径,予以曝光,促使数十名公务员被处理,他因此被称为“河南专拍哥”。
吕建福曾多次与被拍者在街头发生冲突,但至今,每遇到一辆“霸道公车”,吕建福说,他就会拿出摄像机,迎面而上。
■ 对话人物
吕建福
46岁,网名“垃圾耙子”,河南省泌阳人,曾当过5年海军,现在是电视台DV通讯员。
“凭啥开公车就可以欺负人?”
新京报:你怎么想起来拍摄“公车私用、违章现象”的?
吕建福:我拍,是因为他们太欺负人了。谁要是能开上公车,挂上一个牛一点的牌照,马路就像容不下他们一样。交通法规不放在眼里,行人车辆不放在眼里,红绿灯、交警也不放在眼里。我只是想问问他们:你们凭啥这样?
新京报:你3年前就开始拍,是不是当时有什么事情触动了你?
吕建福:2007年,有一次我路过(郑州市)东太康路,看到一辆奥迪公车,在跟一条路上的车顶牛。那条路是单行道,奥迪不管,就是逆行,结果把路给堵了,大家打电话喊交警过来。
车里的人牛得很,交警说,请你把车倒倒,给大家让条道。那人说,我这车没倒挡,不知道咋倒。
结果没办法呀,几辆公交车等不及,只好从其他地方绕行,车上那么多群众,都又气又恨。我就在想,凭什么他们开个公车,就可以欺负人?
新京报:以前你没发现过公车欺负人?
吕建福:当然有,见得太多了。那次太过分,我想了好久,决定以后遇到违章的公车和公务员就拍下来,让人们评评理。
新京报:没有人会认可公车违章,不过,大家似乎都习惯了。
吕建福:是呀,所以必须有人站出来制止他们。等他们自己改正?根本不可能。
“我都快被骂哭了”
新京报:被拍的人服你吗?
吕建福:刚开始拍,抵触大,超过一半的都会发生纠纷。他们牛呀,说要弄死我,弄死我全家,还有人打电话骂我,脏得很,我都快被骂哭了。
我就专治各种不服,你能管住当地的媒体不是?那网络你能管住不?我的博客你能管住不?我往上边一放,这些人没有不慌的,一些人又痛哭流涕地找来说情了。那个快骂哭我的人,他妈也来找我,说是被人栽赃。我说栽赃哪有恁巧的?
新京报:还记不记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拍摄?
吕建福: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商场,看见一辆喷着字的公车停在那里,我很奇怪,难道有人来商场执法?我就等着,半个小时不到,一个女的拎着大包小包下来了。
我上去问:上班时间,你开着公车来这里干啥呢?她说,这属于个人隐私。我就说,你要隐私的话,就别开公车,今天你对着摄像机说,你这些东西,是给你私人买的,还是给公家买的?
她没办法回答呀,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她只能赶快走了。
新京报:拍到现在,有没有在现场挨过打?
吕建福:大的挨打,倒谈不上,推推搡搡、撕撕扯扯倒很经常。现在拍的话,群众一过来围观,我就赶快让身后的人让一让,腾出一条道。为啥?怕挨打呀。要是身后都站满人,被拍的人恼了,一巴掌抽过来,我闪都没办法闪。
新京报:被你曝光的人,有没有真正威胁到你和家人安全的?
吕建福:还没遇到过。我从来都是光明正大地拍,你要我电话号码,要我身份证号,我都给你,我不怕你。不少被我曝光的,还跟我成了朋友。
我一直在劝利用公车耍横的人,你看似牛气了,却危害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一旦事情闹大,连单位和领导都被你拖下水的时候,你这辈子也就完了。
新京报:你还要以理服人。
吕建福:一辆公车被私用,出去违章,看起来是小事,却有很坏的示范作用。它会告诉人们,只要你有权,就可以当法律不存在。到最后,大家都相信权不相信法律,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啥前途了。
新京报:现在再拍,是不是情况好了些?
吕建福:无理纠缠的人少多了,可能也就10%左右吧。一个是媒体发达了,网络曝光大家都知道了厉害。还有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和市委书记,都很重视郑州治堵,公车违章的话,直接没收交财政局,开公车的人比以前老实多了。
“身份介于公民和记者之间”
新京报:现在拍摄“公车违章”的人不少,曝光的好像没几个。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吕建福:很简单,怕报复。我QQ上有一千个好友,很多都在拍公车。
他们绝大部分都不敢像我这样曝光特权车,外地不是也有个“专拍哥”,上电视都要通过软件变声音吗?都是害怕。我的网友中,重庆有个拍得也非常多,他每次都传给我,由我发。
新京报:你觉得你的行为有影响吗?
吕建福:在一些地方,你反对特权,叫得轻了,不济事,叫得狠了,收拾你。可是总得有人干这些事吧,跟着做得人多了,社会才会进步,一些问题才能破解。
几年来,我就感觉周围进步很大。我曝光一些问题,你一次不给我解决,我二次三次四次之后,也就解决了。
新京报:DV通讯员在电视台是一种什么角色,与电视台的关系是不是也可以保护你?
吕建福:我每次拍公车的时候,都不愿意扯上电视台。我是一个公民,我爱这个城市,我看不惯公车横行,有错吗?
我自己拍新闻视频,素材好了电视台采用,会给我稿费。全国各地有很多这样的DV爱好者,我们的身份,介乎于公民和记者之间吧。不过,我认为一切公民都是记者,大家都有权曝光自己所遇到的不公。
新京报:你拍这个,家人朋友支持吗?
吕建福:一开始不支持,还有人说我是“二蛋”,脑子有问题,现在都慢慢支持了。我只觉得对不起老婆和孩子,几乎没陪他们出去玩过。
一些被我曝光过的部门,有的也跟我套近乎。我就说,我们别走太近,对彼此都不好,我也不指望这个去敲诈。
“我发现特权是会传染的”
新京报:在你的经历中,你觉得最不讲规矩的公车有哪些?
吕建福:公检法司中,公安的车,现在最老实,其他三个部门,好像不见太大改进。
新京报:有专家认为,公车私用,也让城市越来越堵。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吕建福:这话一点没错。几年来,我发现特权是会传染的。只要一个人有公车,那么他全家,他亲戚朋友,都能跟着沾光。
我遇到不少开公车违章态度蛮横的,一个家庭妇女都敢指着交警的鼻子骂,口口声声要让交警下岗。
部分公车挂个特权牌,整个马路好像都成了他的,想咋开咋开,想咋停咋停。一辆车,就能把一条主干道堵得一塌糊涂。
新京报:有人觉得,现在郑州公车闯次红灯就要没收,小题大作。你觉得呢?
吕建福:老百姓对特权深恶痛绝。“豫O”牌照本来是公安用的,结果一些机关甚至私人老板,都能挂上。
省里要求8月份一个月把这些牌换为民用牌照。前20天,大家都在观望,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想先换。一直到8月20日,媒体宣传省委书记已经带头换掉了“豫O”牌,下边才开始行动。
新京报:不过,还有人认为把公车换成民用牌照,不利于群众监督。这样,你是不是也不好拍摄了?
吕建福:还有网友建议在公车上印一个大大的“公”字,让它没办法私用、违章。其实,这些都不行。你看那警车,标志还不明显吗?可是开警车去购物,去走亲戚,去接孩子上下学的人,还少吗?你连警车都监督不了,所有公车都标上记号,又有啥用?把公车换成民用牌照,交警执法就容易多了。
新京报:以前不容易吗?
吕建福:你可以去问问路上的交警,谁都是一肚子苦水。都说交警牛,你纠章开罚单,惹住不该惹的人,骂你还算轻的呢,打交警的都有。
“破解公车私用得落实监督”
新京报:交警执法都会遇到困难,你觉得拍摄曝光,作用大吗?
吕建福:郑州人都知道,河南最好的学校、幼儿园门口,一到放学时间,接人的车辆堵得严严实实,可想而知是谁的儿女在里边读书。
市民投诉得没办法,交警也得过去执法呀。可是那些人牛惯了,根本不理会。怎么办?交警只好喊上媒体,这边举着摄像机、照相机,那边执法。
新京报:作为一个专拍公车的人,对破解公车私用和违章,你有什么好办法?
吕建福:办法很简单,落实监督。现在的公车制度,要么是老子管儿子,不忍心管;要么是儿子管老子,没胆子管。都不可能管好。
新京报:你现在是每天都专门出去拍公车违章吗?
吕建福:遇到就拍,也会有些“线人”报料。不过,作为电视台DV通讯员,公车的素材只是我拍摄内容的很小一部分。另外,家人是做生意的,我也不在乎通过这个赚钱。
新京报:如果一个DV爱好者也要去拍公车,你会告诉他哪些注意事项?
吕建福:首先要保护自己。手里拿着一个摄像机,怀里最好再揣个录音笔,要不被抢跑打坏了机器,你连证据都没有。
拍的时候,不要害怕,正面迎上去,最好是人流量大的地方,一旦出现纠纷,群众自然会支持你,问话的时候咱要理直气壮,你开公车,在公共场所的任何行为,都不再属于个人隐私,我是纳税人,当然有权询问你,该害怕的是你,不是我。
新京报: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吕建福:不要去作恶。
□本报记者 孙旭阳 河南郑州报道
参与互动(0) | 【编辑:卢岩】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