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9月29日电 题:百万三峡移民迁徙18年 新居地上开辟出新生活
作者:连肖
背着行李和命运,含泪挥别世代生活的地方,重庆113.8万三峡移民大迁徙在横跨两个世纪、历时18年后,于2010年宣告收尾。记者近日赴重庆万州、忠县、江津等地走访发现,在渐已熟悉和亲热的移民新居地上,移民们已扎根当地并开辟出了崭新的生活。打工创业、娶妻生子、孝顺双亲……所有的生活在都这里继续。
上千个“领头雁”带领移民就业致富
重庆忠县长江岸边,一个面积达400亩“移民果园”远近闻名。记者实地走得知,果园的主人刘和乾与64名工人全部是三峡移民。
据刘和乾介绍,果园的64名工人中有15名曾外出打工多年,他们听说在家乡也能找到工作,便立即返乡来到果园工作。家住该县忠州镇磨盘村的移民周泽民返乡后就到刘和乾的果园里学习种养殖技术,今年底,他也打算自己创业。
今年61岁的李开红说,移民搬迁后,他们一家四口只能守着3亩农田过活,2006年到刘和乾的果园看护果树后,家中每月的收入增加了1000元,逢年过节还能得到一些福利,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
来自重庆市移民局的消息称,像刘和乾这样的移民致富带头人,重庆共有1120名,他们共带动了43296名移民就业。在库区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带动下,2009年,重庆库区城镇失业率降至8.08%,今年有望降至7.5%。重庆库区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城镇移民家庭可支配收入2009年已分别达到4998元和8231元。
公共服务逐步完善 移民安置区生活便利
重庆市万州区枇杷镇,“望柱老年公寓”主要收养三峡移民老人。近5年来,30余位移民老人在公寓主人张承华夫妇的精心照料中安然离世。当地人称,张承华是在为移民老人尽孝送终。
张承华说,他曾号称“张铁桶”,移民前经营的铁桶厂早已被淹没在江水之下。1999年,他为发动周围居民主动搬迁,便提前递交了移民搬迁申请,举家迁至万州枇杷镇望柱社区。在搬迁过程中,他和家人因无暇照顾八旬母亲,导致母亲急病去世。
为弥补对母亲的愧疚,张承华和妻子2005年开办了望柱老年公寓,专门照顾老年痴呆、无儿无女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移民老人,让年轻移民安心工作。张承华告诉记者,目前公寓里共居住着82名老人,他们大多是75岁以上的三峡移民,年龄最大的已有103岁。在“望柱老年公寓”周围,还分布着移民幼儿园、移民中小学、移民医院等。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移民均表示,移民安置地的生活相当便利。
据重庆市移民局统计,为服务移民,重庆已累计建设了医院、学校、公路等项目1165个,受益移民达39万人次。目前重庆三峡移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重庆占地移民已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畴,淹地农转非移民的养老保险问题也将在2010年内全部得到解决。
参与互动(0) | 【编辑:齐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