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第60次任务 将零窗口发射(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第60次任务 将零窗口发射(3)

2010年09月29日 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嫦娥奔月

  西昌,一个与月亮有缘的西南小城。自古在川康地区便有“清风雅雨建昌月”之说,其中,“建昌月”说的便是西昌的月亮。西昌地处高原,海拔较高,雨雾少、空气洁净度高,月亮显得又大又圆,汉代司马相如曾在此留下“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千古佳句,“月城”也因而得名。

  3年前,千百年来一直以“月城”闻名的西昌,终于有了与月亮“亲密接触”的机会。

  2007年10月1日,一声惊天巨响划破了安宁河谷的宁静,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古老的传说和今天的现实,在月亮城实现了完美对接,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一梦千年。

  “如果您保证火箭在‘零窗口’成功发射,我一定实现嫦娥一号可控撞月!”3年前,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有一个约定。

  月球距地球38万公里,经计算每年只有3天适合发射,每天发射窗口仅35分钟。这意味着一旦错失窗口,发射将推迟到下一年。

  同时,由于自转与公转的原因,地月之间的距离每分每秒都在变化,飞行距离不同,所消耗卫星燃料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嫦娥一号卫星的工作寿命!

  根据任务要求,只要火箭在窗口时间内成功发射,并将卫星送至预定轨道,便可算成功。

  然而,精益求精的西昌航天人却有自己的“小算盘”:瞄准窗口前沿发射将比35分钟后,节省120公斤卫星燃料!

  面对航天技术难题,中心技术人员自加压力,对任务全过程进行识别,开展风险分析,每一个环节都精准受控。

  发射场区组织全系统人员开展科技大练兵,各分系统、各岗位,数万台套设备,步调一致地进行操作。

  气象系统调出场区30年来的气象资料,对历年来同一时段的温度、湿度和降水进行科学分析,为确保“零窗口”发射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

  为适应“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需要,2006年,中心原三号发射工位除导流漕外全部拆除重建,新塔高85.5米,比原来提高了10米,重1800吨,发射能力由1.5吨提高到了2.6吨。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长三甲”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分秒不差地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在轨运行时间延长4个月,完成大量拓展性试验探测任务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可控撞月。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被誉为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之后,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2010年10月,中国探月的第二次远征即将启程。

  由于此次“嫦娥二号”卫星将直接被发送至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和“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相比,对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因此,此次发射采用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在二号工位实施发射。

  为能够提高“嫦娥二号”卫星在轨紧急处置能力、增加卫星深空探测工作内容,此次任务,仍将瞄准“零窗口”进行发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新一轮高密度任务期,全年预计将执行8次卫星发射,“嫦娥二号”之后,还将有3次任务。多次任务交叉,其中,“嫦娥二号”期间便出现“三星一箭”、“两星两箭”同时在场区进行测试,这对发射场的组织指挥、人员配备、设备设施状态转换、后勤保障等工作都提出很高要求。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射场忙而不乱,秩序井然。9月5日鑫诺六号卫星成功发射,9月12日,“嫦娥二号”任务火箭便转往发射阵地。

  “能够在短短7天时间内完成二号工位发射后恢复和状态转换,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发射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了科技人员良好的素质和过硬的作风。”西昌发测站站长李本琪告诉记者。

  由于任务交叉重叠,氮氧站开机生产时间达到了历史性的50多天,设备24小时不停机。白加黑、五加二、三班倒,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只有工作日。

  “过去最头疼的问题是白天睡觉,如今习惯了,大白天也能睡着了。”操作手刘永春告诉记者。

  随着高密度任务常态化,中心主动作为,深入开展思想动员,积极组织课题研究,各系统认真查找解决深层次问题,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去年以来,中心先后完成发射场空调系统、常规加注系统、卫星测试厂房氮氧站、场区试验接待站等一系列设备设施改造项目,测控通信系统大量更新设备,气象系统引进了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2.5万亿次/秒,同普通计算机相比,进行一次预报的时间从一周缩短到了一个小时。

  针对卫星、火箭技术状态变化情况,各系统按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修订试验文书,优化测试流程,制定预案措施,广泛开展针对性训练,掌握设备状态,培养出一大批岗位技术能手。

  当前,“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任务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发射场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保五大系统的密切协同,直指“零窗口”发射。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