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GDP论政绩的时候,一些官员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以节能减排为硬指标的时候,他们又不惜打乱群众的正常生活。其实,这样的官员对于发展并无固定观念,有的只是“官念”。
本报评论员沙元森
高速行驶的车辆急转弯或者急刹车是很危险的,每个司机都会尽量避免这种状况。同样,公共政策一旦急停急转,也会让很多利益相关人感到严重不适,甚至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据报道,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国多处陆续上演政府强行拉闸断电以求节能的闹剧。在浙江省温州市,从8月中旬开始,当地很多企业必须接受这个现实:每开工一天,就必须停电两天至四天不等。这种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要缓慢的生产节奏让很多企业主叫苦不迭,不遵守断电规定将面临处罚,而遵守规定则注定完不成订单,也要承担不小的商业损失。企业的不景气必然殃及一线工人,很多民工因为没活可干,收入锐减,但日常的开销却是省不下来的,最后连维持正常生活都成了问题。
这项只给群众添麻烦、不给群众谋福利的政策在执行中竟然雷厉风行,以至被媒体形容为“断电风暴”。我们不禁要问,当地政府为什么如此铁腕,敢置民生于不顾。事实上,拉闸断电之所以搞得火急火燎,是因为节能减排目标如不能按计划完成,一些地方官员有被免职的危险。
“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也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地方各级政府被要求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这些责任在地方上层层分解,并签订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的官员受到严格问责,包括“一票否决”。遗憾的是在个别地方,这种压力没有使相关官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意识到紧迫感和责任感,节能减排最终在“分解”中变了味道。原本是以淘汰落后产能为目的的拉闸限电成了“一刀切”,庄严承诺也就成了数字游戏。
节能减排指标是政府协商的结果,既然承诺就应当力争完成,如果最终不能完成也只能说明地方政府对自己的现实状况评估不足或者对目标的分解出现问题,由此产生的后果显然不该由群众来承担。事实上,执行一个为期五年的计划,各级政府应该提前制定阶段目标,逐步落实,而不能事到临头紧急刹车。对负有责任的官员来说,不能如期完成指标是工作失误,而不顾人民生活的拉闸断电则是错上加错。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就痛批了全民限电的行为,指出“拉闸限电”和“节能减排”不是一回事。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仍有地方官员顶风而上,他们所考虑的恐怕只是自己的官位。以GDP论政绩的时候,一些官员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以节能减排为硬指标的时候,他们又不惜打乱群众的正常生活。其实,这样的官员对于发展并无固定观念,有的只是“官念”。
目前,不少地方都在向自己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冲刺。我们希望各级政府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但更希望这个结果来自于一个平稳的执行过程,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应当是科学发展的好处,而不是急停急转的痛苦。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