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办公室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地农村居民的户籍福利政策已达21项,比城镇居民户籍福利政策多出11项。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城乡户籍福利“倒挂”初现意味着,在户籍制度改革中要改变单纯依靠城市福利吸引农民转户的传统思维;同时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公共财政支出差距巨大的现实仍未根本改变。
城乡户籍福利项目数量相差一倍
重庆市城乡统筹办的统计显示,按照中央及重庆本地的有关规定,除承包地、宅基地、林地等土地权益外,目前向农民倾斜的政策还有20项,主要包括农资农机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家电下乡和汽摩下乡补贴、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政策、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普通高中收费低标准等,涉及农业生产、民政、人口、卫生、教育等多个方面。
相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这些福利补贴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据重庆市农委统计,去年重庆市发放农资人均补贴70元,种粮每亩可获得补贴77元,种粮补贴约占亩均纯收入的11%。消费方面的补贴力度同样很大,农民购买家电下乡、汽摩下乡产品可分别获得销售价格13%、10%的补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所能享受的社保福利也占其社会保障所得的相当一部分。
相比而言,城市户籍仅有10项福利政策,是农业户籍优惠政策数量的一半,但是部分福利的标准高。据重庆市相关部门统计,市民户籍福利主要有:低保、集中供养、抚恤补助的标准高,是农村相应标准的2倍,医保市级统筹政府补助额高,拆迁补偿高,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更为优厚。其中,一些倾斜政策之所以好于农村,是因为相关补贴标准基于城乡收入差距。如交通和工伤事故赔偿,城乡分别以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赔偿基数,两者差距较大。而拆迁补偿的差距则基于我国目前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制度。城市房屋拆迁以市场评估价值为核心进行补偿;农村房屋不准进入市场买卖,没有市场价格参照标准。
惠农政策叠加效应初显
专家们认为,城乡户籍福利“倒挂”现象的出现是连续推出的惠农政策累加而成的。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农村所副所长陈悦分析说,过去,城镇户口附带着就业、福利分房、公费医疗、社会保障等多项福利;而农村医疗、社会保障、教育等公共福利覆盖面小、水平低,远远不如城市,还要交纳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等多种税费。而且到城市就业渠道狭窄,多数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普遍。两相比较,城镇户口的“含金量”突显,农村中通过各种方式谋求脱离“农门”进入城市的意愿十分强烈。
重庆市开县县委常委赵远坤告诉记者,他在1992年至1993年任汉丰镇党委书记时,当地农民热衷于购买城镇户口,镇上3000元一个的非农户口在一年时间里就卖出了一万多个。
陈悦分析认为,近几年来,随着取消农业税、发放各种农业补贴、实行“两免一补”、推行新农合、试行新农保等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出,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领域的福利待遇不断得到改善。而对于普通城镇居民而言,户籍已难以成为就业、住房和享受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保障。相反,市民还要承担就业难、高房价、高额择校费、大医院看病难等城市压力,这也使一些农民转户进城的积极性受挫。南川区大观镇全龙村村民唐华明说:“单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也想进城安家。但城里啥都贵,家也不一定能安得下来,我们很犹豫。”
开县县委书记李殿勋认为,如果进城的生活预期就是成为城市社会底层的话,进城对农民就失去了基本的吸引力。
推动城乡统筹不能单纯靠城市福利吸引
农业户口福利开始部分优于城市户口,户籍制度改革由“城市对农民进城设门槛”逐步转向“农民对进城有选择”。
梁平县发改委副主任秦华俊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认为,农民很希望转为市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农业户口所附带的国家直补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等权益,虽是‘小钱’,但是对农民来说很在乎的。”南岸区南坪镇二塘村村民熊会说:“城市的机会是多,但好机会却很难轮到自己。”
重庆市城镇统筹办副主任徐强认为,现在不宜再以过去的眼光主观地认定,只要城镇降低门槛,农民就会蜂拥入城;应进一步考虑如何使进城农民在城市社会福利、农村土地权益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刘健 张舒宁 李松)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