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整装待发 中国2025年或实现首次载人登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嫦娥二号整装待发 中国2025年或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2010年09月27日 15:04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嫦娥二号”将与月球“亲密接触”

    探月卫星和运载火箭进入发射前的最后测试准备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1周岁生日,并有望收到一份最具科技含量的特殊贺礼。这两天不断有消息从西昌卫星发射场传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和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已完成多次合练,均已进入发射前的最后测试准备阶段。

  “嫦娥二号”将翻开中国探月史上“跨时代的一页”:中国探月工程将稳步由一期迈入二期。

  曾任“嫦娥一号”替补

  对“嫦娥二号”卫星,人们其实既熟悉又陌生。它曾有过另一个名字:“嫦娥一号”备份星。这位与“嫦娥一号”同时问世的“孪生妹妹”,因为“姐姐”的优异表现而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历史使命,由超级替补跃升为探路先锋。

  探月之路充满高技术、高风险的挑战,因此,我国在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各系统开展了一箭一星备份产品的生产和相关准备工作。万一“嫦娥一号”有闪失,其使命就将由备份卫星继续完成。

  从2007年10月24日到2009年3月1日,从成功发射到受控撞月,“嫦娥一号”以“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确测控、精密变轨、成功绕月、有效探测、取得成果”等一系列优异表现,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一期的工程目标和探测任务。于是,它的备份星得以用来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

  考虑到二期工程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和实施难度大,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经慎重研究,决定将“嫦娥一号”的备份星改造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其目的在于试验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积累经验。

  将为“嫦娥三号”探路

  作为探月工程一期与二期的承上启下者,“嫦娥二号”无疑要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实现多项技术创新与突破。首当其冲的,是与月球更直接、更进一步的“亲密接触”。

  “嫦娥一号”的发射,采取的是由地球轨道中转换乘的线路:先到达地球附近的过渡轨道,再经过自身多次调整进入奔月轨道,总共用了近14天进入工作轨道。此次,“嫦娥二号”将选择“一站式直飞”——由运载卫星直接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7天内就可进入工作轨道。直接奔月,耗时大大缩短,当然,这对运载火箭的推力、卫星入轨精度和控制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比“嫦娥一号”的交通工具——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器。

  在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哪里才是最佳落脚点?“嫦娥二号”肩负着为“嫦娥三号”探路的重任。为更近距离、更精细地探测月面地形,“嫦娥二号”的绕月飞行高度将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降至100公里,更先进的探测设备令其“视力”也明显进步。

  根据“嫦娥一号”拍摄的月面图,初步产生了几个月面软着陆的候选区域。借助由上海研制的激光高度计,“嫦娥二号”将对这几个重点区域密集踩点,以激光测距方式,来探测月面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

  “嫦娥一号”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为120米。而“嫦娥二号”的CCD相机分辨率将有显著提升,因为它将在100公里圆轨道和100公里×15公里轨道的近月点处,分别对“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进行优于10米和1.5米分辨率的成像试验。“嫦娥二号”还配置了降落相机,以检验对月成像能力,为“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做准备。

  “嫦娥二号”整装待发

  昨天,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嫦娥二号”和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已被转移到2号固定平台内待命,专家和技术人员继续对“嫦娥”及运载火箭进行常规测试。今天,西昌基地将组织商讨“嫦娥二号”的发射疏散方案。

  目前,“嫦娥二号”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总指挥都已抵达基地。“嫦娥二号”探月前,卫星发射中心将进行最后一次发射演练,并在发射前数十小时加注燃料。

  “一旦决定发射,火箭将从2号平台内,迅速转移到塔楼内,进行点火发射。”有关人士表示,与发射“嫦娥一号”的3号平台不同的是,此次担任发射“嫦娥二号”的2号平台使用的是黄色升降台技术,这是中国航天专家的发明创新,至今仍是国外专家解不开的技术难题。

  2号活动塔高达97米,有32层楼高,而运载“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只有52.5米,活动塔的双臂完全可以固定火箭。2号发射塔周围有3座高达175米的避雷塔,可以保护火箭、卫星不受雷电侵扰,卫星发射时要尽量避开雷电天气。

  火箭升空时产生的热气会扩散到1公里左右的地方,巨大气浪对人体有影响。因此,在“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前,以2号发射塔为圆心,2.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都必须全部远距离疏散,在2.5公里到6公里之间的居民“就地疏散”,人员可离开住房到空阔地,不必远距离离开。为了保证这次发射安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将在今日下午召开村民疏散大会,与当地政府一起商讨疏散方案。

  为了让更多人能在现场欣赏到“嫦娥二号”的完美升空,有关部门在离发射平台3公里外搭建了一座现场观测点,可容纳3000多人观看。

  2025年我国可能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近日,在“201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我国“嫦娥二号”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介绍深空探测时间表:2013年探测火星,2015年探测金星,2025年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目前我国深空探测的主要目标是月球。探月工程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将在2020年前完成“绕”“落”“回”三个步骤。根据设想,叶培建提出,2025年我国实现首次载人登月。

  对于载人登月的具体形式,叶培建是这么考虑的:三个人,分舱段多次发射,近地轨道交会对接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之所以考虑三个人,因为“一个人太孤单,两个人怕完不成任务,三个人刚好。”月球探测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有人长期值守的月球基地。

  “在火星探测器发射时机受限的情况下,我国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在2013年前完成火星探测任务。”叶培建建议,尽快实施我国独立自主的火星环绕探测。他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掌握无大气天体的环绕、着陆、巡视的技术,具备火星的空间探测能力。

  按照设想,叶培建提出,到2020年,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目标是掌握月球取样返回技术;具备在距地球约4亿公里的有大气天体的着陆和巡视能力;掌握行星借力飞行等关键技术。具体来说,包括月球探测三期工程;火星、金星和小天体多目标探测任务;建立月球基地任务;火星的着陆和巡视探测;金星环绕探测。

  在此之后,到2030年,我国将具备对距地球约4亿公里远的天体的取样返回能力,具备10亿公里远天体的探测能力;进行木星及更远的探测;火星采样返回。这时期还将开展其他深空探测项目,包括太阳望远镜、硬X射线探测、夸父计划。(董纯蕾)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