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斥资4.5亿"申遗" 一旦失败投入将打水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贫困县斥资4.5亿"申遗" 一旦失败投入将打水漂

2010年09月27日 07: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投资近亿元兴建的崀山风景区北大门及广场。本报记者 田国垒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9月23日,张也、戴玉强、容祖儿、阿杜等十多位知名歌手在湖南省新宁县献唱,这场明星演唱会的主题是“乡村大世界·走进崀山”。在新宁县政府机关工作的小李兴奋地说,“如果不是崀山‘申遗’,像我们这样的偏远县城恐怕永远也请不到这么多一线明星。”

  但他没提及的是,请明星是要花钱的,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明星演唱会只是正在举办的崀山“申遗”系列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诸如“吉祥物设计大赛”、“崀山宝宝”等活动逐个展开。

  采访中,当地官员坦承,“申遗”成功给新宁县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刺激了他们发展的雄心。“主要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这两年新宁县得到湖南省政府和省直部门的资金支持将近1个亿,这开创了新宁历史的先河,我们现在计划将新宁县打造成国际旅游城市。”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周建新说。

  但在一些人看来,这次新宁主导的“丹霞申遗”是一场豪赌。在此次“申遗”中,新宁县共投入了资金4.5亿元。这笔巨资从哪里来,又花在了哪里呢?

  1.55亿元贷款部分由县财政担保

  北京时间8月2日,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因为在此次“申遗”所付出的10亿元中,新宁县承担了4.5亿元。对于2008年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两亿元的新宁县而言,这样的“破釜沉舟”堪称“大手笔”。

  “如果我们这次‘申遗’不成功,财政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因为崀山的名声没有炒出来,以后的财政等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新宁县委办公室主任杨文国说。

  在当下中国的“申遗”热潮中,“申遗”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概念范畴,成了一场烧钱的赌博游戏。成功者如获取了“芝麻开门”的咒语,凭借世界遗产的金字招牌财源滚滚,失败者则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但参加这场赌博的先决条件是要足够有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中,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缺席了。据知情人士分析,最初在捆绑“申遗”名单之中的张掖因“财力不足”缺席。

  而崀山所在地的新宁县,这个湖南省级贫困县是怎样筹集到4.5亿元资金参加“申遗”的呢?这笔巨资又投入到哪里了呢?

  全程参与“申遗”过程的周建新称,“4.5个亿不是一次性筹集起来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花的。”

  据周建新介绍,4.5个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来源筹集:

  一是自2006年新宁县确定“旅游立县”以来,县财政预算每年向旅游投入2000万元左右,5年下来县财政共投入1亿元。

  但据记者调查了解,作为湖南省扶贫工作重点县,新宁财政是一个高度依赖型的输血财政,年财政收入仅两个多亿,可用财力只有1.7个亿,每年财政支出高达9个亿,财政自给率只有18%。新宁县财政局的材料显示,2007年新宁县财政预算并未安排“申遗”资金,但为了“申遗”,临时追加了500万元,2008年、2009年新宁县财政分别安排了1000万元和1500万元用于“申遗”。

  尽管如此,杨文国称,“并没有因为‘申遗’而对县里的经济发展和干部群众生活有负面影响。”

  二是以湖南崀山恒源国际旅游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恒源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贷款1.55亿元。

  据记者调查,在向多家银行贷款的过程中,因为旅游行业被定性为限制行业,严禁信贷准入,这就意味着恒源公司不能作为贷款融资主体。恒源公司之所以最终能够贷款1.55亿元,有的是新宁县政府出面用县财政作担保或财政贴息;有的是邵阳市政府出面开政府办公会协调,以邵阳市非税收入管理局作为贷款主体,并以恒源公司的土地作抵押而取得的贷款。

  三是邵阳市、湖南省两级政府和国家相关部门将近1亿元的财政资金支持。

  四是吸纳了一些社会资金,有一些企业家主动投入。一篇由新宁县财政局撰写的《千辛万苦筹“粮草”,倾情引得“活水”来》的文章称,“在崀山‘申遗’3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全部铺开的6个月里,每天都要支付资金数百万元……光靠在现有资金上‘挤’是远远不够的,努力争取上级支持才是突破口,而抓好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工作是争取上级支持的主要途径。”

  近3年来,不少新宁官员奔波在“新宁——邵阳——长沙”这条线路上,最终争取到湖南省财政厅5236.6万元的“申遗”专项资金支持。

  宣传接待费用占4.5亿元总花费的3%到5%

  周建新称,4.5亿元不纯粹是用于“申遗”,并且针对这笔钱新宁县建有专账,去年年底曾出了一个财务报告。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景区环境整治以及游客中心、监控中心、停车场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占据了“申遗”花费的大头,“达到了95%到97%”。

  对此,周建新认为,“这些钱就算是不搞‘申遗’,也是要投入的。”杨文国也称,“就算是不‘申遗’,很多建设还是要搞,我这不是在搞泡沫,是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改造等都需要花钱。”

  据调查,目前新宁县正在建设一条从县城直通崀山景区的“崀山大道”,全长9.8公里,规划宽度60米,投资1亿元。新宁县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骄傲地对记者说,“我们(邵阳市)市委书记在开会时说,在邵阳,有这么长的路但没这么宽,有这么宽的路但没这么长。在邵阳,崀山大道是独一无二的。”

  借助“申遗”风潮,大笔资金投到建设中。仅对崀山景区的改造就修建了三个门楼、四个中心、4.2公里的栈道、8.8公里的游步道、5.5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4.2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带以及5000平方米的游客广场。

  对此,当地一位知情人士称,建设中不乏花高价钱大兴土木的事情。据记者调查,仅崀山景区的北大门及广场,整体花费就将近1亿元;而在景区内修建的栈道造价也高达每米3820元;为顺利“申遗”,花费2000多万元修建了监控中心……

  对此,当地的一位官员认为,花这么多钱搞景区建设很值得,“国家搞了那么多大的建设,哪个不得花大价钱啊,投入了才有产出,没有什么值不值的,质疑的人是吃饱了撑的。”

  据周建新介绍,在“申遗”过程中,用于请专家到新宁的接待费用、当地官员到外地考察的费用和各种宣传费用占总花费(4.5亿元)的3%到5%。

  据新宁县政府编撰的《崀山申遗之路》(上册)介绍,2009年9月中下旬,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到新宁考察评估崀山审议项目建设与环境整治期间,后勤接待组的工作经费是75万元,实际开支是63.1万元。“为了接待好专家,充分展示全县人民的热情”,在考察期间宣传组的资金预算是136万元,实际支出113.4万元。

  对此,周建新认为,“投入还是非常值得的。一个景区每年投入一两千万去搞宣传,如上电视打广告等太正常了,但他们这样弄肯定没有我们通过‘申遗’对品牌的宣传效果好。”

  据调查,“申遗”成功后,新宁县为了进一步推介崀山景区而举办的系列活动也投入了巨资。例如此次举办的“乡村大世界·走进崀山”明星演唱会总共花费近600万元。据周建新称,此次活动“财政只出了150万元,其余是通过社会资金运作完成的”。

  新宁县委书记陈优秀也表示,花4.5亿元为湖南赢得一个国际品牌很值得。4.5亿元中,有93%的资金花在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景区综合治理上,而真正用于“申遗”事务方面的费用不到7%。

  “申遗”争来了高速、铁路和飞机场

  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今,中国已拥有40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8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文化景观两处。

  “申遗”后景点门票必涨价的效应业已成为“铁律”。

  但周建新称,尽管“申遗”成功,并且目前执行的还是2003年定的票价。新宁县委书记陈优秀在长沙举行的发布会上已经宣布:三年内崀山景区不会涨价。

  虽然承诺门票不涨价,但“申遗”中以恒源公司名义向银行借贷的1.55亿元面临着还款的压力。周建新坦承,还款主要靠门票收入和景区经营项目的收入。

  因“申遗”而使财政背负债务的不乏先例。贵州荔波和云南石林、重庆武隆捆绑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后,名不见经传的小县荔波为此背上高额债务,未来10年还须投入巨资用于遗产地保护。那么此次新宁县用于“申遗”的1.55亿元贷款会不会成为县政府的包袱,最终由财政兜底呢?

  对此,周建新称,“我作为景区的主要负责人还是很有信心的,现在交通这么差,宣传也没有大动作,门票和游客同期相比已经翻了一番,等两年我们加大外宣力度、交通也改善了,这点贷款不成问题。”

  陈优秀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五年内崀山景区每年的门票收入将过亿元。对此,周建新称,“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我对这个目标充满信心。关键还是要靠各级领导的支持,现在搞旅游如果领导不重视,光靠部门是不可能的。”

  但据了解,去年崀山的旅游总收入不过450万元,而就算今年定下的目标是1500万,“申遗”成功以后,光每年的景区保护和维护,至少需要上千万元。下一步持续的交通、道路等硬件设施建设,人员培训、服务方式等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今年下半年即将进行的国家5A级景区申报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4.5亿元的投入还只是个开始。新宁县多名领导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新宁的发展目标是把县城打造成国际旅游城市,要建设与崀山名声相匹配的县城硬件设施和交通设施。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新宁县的城市亮化、绿化工程都在开展,甚至沿街商店门牌也进行了统一格式的更换。“我们现在做规划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家子气,现在都是大手笔做规划,按照国际标准请最先进的设计研究院来做整体设计。”周建新说。

  尽管外界争议颇多,但一座崀山、一次“申遗”确实为新宁带来了诸多以往不敢想的际遇。207国道、邵新公路、白塔公路和新全公路正在建设中,两条过境铁路和以崀山命名的机场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一批星级酒店正在洽谈建设中。

  “没有‘申遗’就不可能有高速公路,更不可能有铁路和飞机场,这里面有不少项目是原来省里的计划里没有的,就是靠‘申遗’才争来的。”一位当地的官员说。

  新宁县领导的期望,正如由该县办公室主办的一份内部刊物上的一个标题写得那样——“崀山申遗带来滚滚财源”。 田国垒

  一旦不成功就意味着上亿投入打水漂了

  不可否认,“申遗”成功对地方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显而易见。以贵州荔波为例,2008年游客量达204万人次,综合收入近5亿元,是“申遗”成功前2006年的五六倍;云南丽江古城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其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占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50%。

  靠“申遗”发财极大地刺激着地方官员们的神经,在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掀起了“申遗”热。而力主“申遗”的地方官员们也毫不隐讳“申遗”的动机,在新宁崀山“申遗”成功后的省市县三级表彰会上,相关领导都明确提到要“发挥崀山带动效应,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舞“申遗”这把剑而意在经济发展的策略成了一种风潮。据了解,今年《世界遗产公约》187个成员国总共派出了800多人出席世界遗产大会,其中仅中国就派出了近百人,不少中国与会者表示“抱着学习和了解的目的”。

  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多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项目有“申遗”意愿,其中列入预备申报清单的项目有60多个。由于2000年《凯恩斯协议》(规定每年每国只能申报两个项目,且其中一个必须是自然遗产,世遗会每年只受理45个申报项目)的出台,我国完成所有项目的申报至少需要一个世纪。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周建新说,“申遗”不能一哄而上,需要理性的思考,须尊重科学,“如果当地的风景没有遗产价值就没必要硬去‘申遗’,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我们在‘申遗’中所走的路非常艰辛。花了那么多资金,一旦没有‘申遗’成功,我们要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全程参与“中国丹霞”“申遗”的一位知情人士认为,防止出现“申遗”一哄而上的局面还应完善申报机制,“目前我国采取的是不发动也不引导的方式,就是让地方在下面搞,搞得差不多的时候,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报出去,成不成功上面都不承担责任。这样不科学,因为一旦‘申遗’不成功就意味着这个地方花费上亿元的投入都打水漂了,以后应该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

  据这位知情人士称,目前我国主管“申遗”的就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建设司风景名胜管理处,“其实只有几个人在管,而国家风景名胜区有200多处,世界遗产地也有40项,而且大都分布在相对偏远的地方,规范‘申遗’,应该有更高级别的专门管理机构和健全的申报机制”。

  “申遗”景点门票近期暂不涨价

  实习生 蒋雪婕

  “平日100元,节假日120元,我们5年前就是这个价格了。”

  “申遗”成功后,有报道称相关景点的门票会涨价。近日,广东丹霞山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确定今年暂时不会涨价”。

  9月26日,广东青旅的工作人员也向笔者证实,去往丹霞山方向的旅游线路没有提价,但“黄金周”期间会比平日贵。

  湖南緉山恒源国际旅游公司也表示,緉山全价票211元从2003年起就一直保持不变。贵州赤水的丹霞地貌景区在近期内也未收到涨价的信息。赤水大瀑布景区的工作人员说,景区近七八年都是40元门票、20元观光车票不变,但“申遗”成功后,可能会慢慢开始施工、扩建。

  从今年3月开始,江西龙虎山的景区门票由过去的139元涨到225元。该景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并不是因为申请世界遗产,而是因为内部线路调整”。浙江江郎山的景区门票在2007年从35元涨到60元,其原因是景区面积扩大。而福建泰宁的八大景区不仅没有涨价,还在9月10日至16日将所有景区免费向游客开放一周,庆祝“申遗”成功。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回馈活动后门票也不会涨价。

  虽然新“申遗”成功的景区门票没有“涨价”,但两年前申请成功的部分景区门票有的已经调了价。

  2008年福建客家土楼被列为世界遗产,其中被工作人员称为“最有特色的”洪坑民俗文化村的票价,在2008年10月24日福建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官方网页上显示为50元,但现在已经涨到90元。“票面价格是90元,以8折左右优惠售出,只卖70元。”福建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当笔者询问为何涨价时,该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增加了节目,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还得与村民分红,“我们正在创5A景区,当然与申请世界遗产也有关系”。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