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9月23日电 题:专家建言: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亟需体制创新
中新社记者 张希敏
据国家统计局对31个省(市区)调查资料统计,2009年中国农民工已达2.3亿人,其中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约为1.5亿人。这些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离开家乡,远离家庭,常年生活工作在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在此间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城市化论坛”上说:“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的重大战略,亟需体制创新。”
与会专家指出,“十二五”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性五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发展建设思路、理念的五年。从长期来看,城市化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民工潮”形式进城打工,冲破了二元结构的桎梏,成为与联产承包、乡镇企业、自由市场一样的伟大历史进步。由于仅仅是劳动力而非农村人口进城,这种“半城市化”造成了太多的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樊纲认为,农民进城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进程,中国城市化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上有一系列体制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他建议中央决策层要解放思想, 彻底解决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他建言,农民工市民化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大调整,是对政府社会政策和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严竣考验,必须有周密的设计和科学的操作方能取得预期效果。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改革有据。包括清理现有政策和法律法规,废除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全面落实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三是加强教育和舆论引导,提高农民工和市民的素质,包括劳动技能的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公民素养的培育等。四是对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法律援助。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张幼云从农民工就业、人力资源、劳动保障等视角谈到,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与所享受的权益极其不对称,要让农民工体面工作和生活必须深化改革,维护农民工权益。十二五期间,城市化社会管理应当根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认为,根据目前形势,中央应当成立一个城市化领导小组,从而做出长远规划。他建议中国需要建设“全面纵深开放试验区”,在文化、新闻、教育、出版、卫生、社会建设、宗教信仰等方面,与人类先进文明的高手“过招”。以更加开放的体制营建健康幸福的城市。同时,中国城市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铸就伟大的城市文明。
第十二届中国城市化论坛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主办。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