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9月8日电 题:中国应加强公共外交 释放对外“巧实力”——专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
作者 贾选凝
“民众作为公共外交的主体,是外交事务中的新亮点,是对传统的政府外交有益补充。”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非传统外交的新形式,近来已成为中国外交重要开拓方向。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公共外交已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并日趋成为立体提升国家和国民形象的外交“巧实力”战略。
中国公共外交“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美国早在二战后已展开对公共外交的实践和研究,而中国公共外交受到广泛关注则是在由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9月的全国驻外使节会议上首度正式提出之后。今年3月两会其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工作报告中也三次提出公共外交的重要性。韩方明表示中国高层领导的重视,是公共外交理念得以迅速推广的关键。
公共外交的定义范畴十分宽广,既包括政府机构对非政府机构、民众的外交,亦包括普通民众出国访问、观光旅游中所传达的国民形象。韩方明说:“所有关系到国家形象的话题都可以归入公共外交范畴。”公共外交概念的出现,去除了外交事务的神秘化,使外交行为全民化、普及化。令民众和非政府机构也处于传播国家形象的使命与义务中。
韩方明透露,今年两会全国政协收到3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建立公共外交领导机构,目前外委会正在调研国外相关机构的设立和运行机制以期形成报告供中央研究决定。他并透露,近期由外交部牵头全国人大外委会、政协外委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解放军总参谋部等部门建立了一个跨部委的“公共外交部级联席机制”,并可望于未来推进公共外交进程中,协调步骤,统一行动,促进相关机构沟通交流。
韩方明表示,公共外交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中国“巧实力”战略,以小见大,润物细无声。公共外交旨在将中国现阶段真实发展状况介绍给外界,推广中国形象和说明中国情况,其推进和说明过程并非通过官方说教和宣传,而是需要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全国民众广泛参与。韩方明进一步指出:
他说,民众应有对外政策知情权。故而外交部和各驻外使领馆举办“开放日”是一个值得欢迎的新举措,令民众得以享有外交政策的知情权。而政协外事委员会也通过创办《公共外交季刊》、利用网络和微博等新型传播渠道,致力于推广公共外交。各级政府、涉外部门的进一步推广研究,对于公共外交在民众中的实践具莫大裨益。
韩方明对于中国公共外交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说:“中国公共外交现已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个崭新局面。近来此外委会的负责人也通过在各地举办多场普及讲座等方式,令各级官员和民众对公共外交概念拥有更为详尽认知。”
继2010年“世博外交”成为全民参与公共外交的绝佳平台后,由政协外委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公共外交会议也将于今年10月份在上海举行,通过是次会议对公共外交事务的进一步讨论部署,将进一步推动国家公共外交工作跨上新台阶。(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唐伟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