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达玛花,只因怀抱着明天的太阳
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的开学日。
这天上午,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在位于兰州的甘肃银行学校举行,借读在这里的舟曲一中高三理科班280名学生身着统一服装,在操场上整齐列队,在新学校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擦去眼角的泪水,抚平昨日的伤痛,怀着感恩之心,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典礼上,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白继忠这样激励舟曲师生。
同一天上午,在兰州科技外语学校,记者见到了来兰州异地就读的舟曲灾区孤儿何坤。他上身穿件蓝色的运动衣,下身穿着牛仔裤,脚上穿了一双白色的运动鞋,看上去很精神。
“挺漂亮、挺好的,感觉比我们县一中的学校还好。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家的受灾情况,对我很关心。我过去英语比较差,一定要赶上去。”与前两次在舟曲见到何坤时相比,他的话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灾难中,16岁的何坤失去了9位亲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二叔、二婶、妹妹、大弟、二弟。灾难发生时,他在乡下的外公外婆家过暑假,幸免于难,却让他成了一个痛断心肠的孤儿。
他无法忘记那天晚上8点,爸爸给他打来的最后一个电话:“要好好学习,听外公外婆的话。”声音语重心长。
他知道爸爸的心思,这辈子,他和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能读好书,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
爸爸是大川兽防站的一名兽医,妈妈在一家超市打工。
轻松快乐的少年生活,让何坤还很难理解父母的心意,更很少想到珍惜。只是有一回,上小学的他,考了一个好成绩,平常从舍不得下馆子的爸爸妈妈,带着全家在一个“五元小炒”的小饭馆里美美吃了一顿。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他再没见爸妈那么高兴过。
就在这场灾难的前几天,他差7分没够升高中的分数线。
“我很后悔!不懂得珍惜。”何坤低着头,眼里有泪。
灾难之后,他几次跑回已经成为一片平地的家,心里对着亲人说话。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做个有出息的人!”
有了目标,何坤突然感到自己要做点什么了。
从8月10日起,他来到舟曲县一中受灾群众安置点做了一名志愿者,搬运救灾物资,清理安置点的生活垃圾。
他最盼望的是9月1日高中开学的日子,街头一纸公告让他喜出望外。差7分没够升高中分数线的何坤,被舟曲一中补录,将随其他1200多名高中一年级同学一起,到兰州科技外语学校异地就读。
那一天,他再一次跑到爸妈遇难的“家”,向他们报告这个好消息。
和孩子们一道,舟曲的大人们也重新投入生活。
接连几天,72岁的舟曲县三眼村村民冯炳生老人一直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乎着。占地一亩多的大棚里,豇豆茂盛葱绿,南瓜上不时有水珠滚落下来。老人说,发洪水前村里几乎每家都有大棚、菜地,现在只剩下9家了。
“这是我在泥石流发生后种下的,才十几天,很快就能吃了。”冯炳生指着一块油菜苗说。
位于南街北头的南门批发部内,杨海发正在紧张忙碌。这个8月12日就恢复营业的批发部,已经成为城区受灾群众重要的商品“供给站”。
这一刻,儿子杨江涛正在和工人们把一箱箱的食品和饮料等搬进批发部。小小的批发部内,一时被各种货物填满,仅留下一个人通过的窄道。
“现在批发部基本进入了正轨,和往常一样,我的生活,也正逐渐恢复正常。”杨海发说。
穿城往西约4公里,是受灾群众的二次安置点--沙川坝,千顶帐篷连结而成一个新的社区。这里的人们,也在谋划着明天。
在城里开牛羊杂碎店的李兴明说:“城里暂时开不了张,我寻思着能不能在帐篷社区里开个店。城里我卖7元一碗,这里我卖6元,大家都受灾了嘛。”
在三眼峪泥石流冲击带的旁边,残留下来的田地里玉米渐黄,农家院里火红的石榴和紫色的无花果正在熟透,随处可见的青柿子、青苹果和青核桃正等待秋霜的浸染,鲜红的国旗在各式各样的房顶上迎风飘扬……
这是一个无法忘却的秋天。经历劫难的舟曲,悄悄拭去泪水,抚平伤痛,期待新生。
那个跳“达玛姑娘”舞蹈的才吉卓玛告诉我们,达玛花枝干很硬,花瓣很大,像树一样。冬天里大雪,它没了花,却把根扎得更深,只待下一个春天,开得更加烂漫。
舟曲,不死的达玛花……(张严平 谭飞 李斌 宋常青 赵超 王艳明)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