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暴露支线航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现实矛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伊春空难暴露支线航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现实矛盾

2010年08月30日 11:1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颜秉光 程子龙 尚前名

  中国民航2102天安全飞行记录就此终结了。

  8月24日,河南航空公司一架从哈尔滨飞往伊春的ERJ-190型支线飞机,于当晚21时35分抵达伊春林都机场降落时失事,飞机在着陆时断成两截后起火燃烧,造成42人死亡、54人受伤,其中7人重伤。

  截至本刊发稿之日,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但不少民航界人士及专家认为,此次事故尤其给监管部门敲响了支线航空安全问题警钟。

  有人建议,目前应对全国的支线航空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飞行器和执飞人员的检查,对基本硬件设施跟不上的支线机场,达不到标准前决不允许投入使用。但同时,也有专家提醒,不能简单地将事故怪罪于支线航空,更不能因此限制支线航空的发展,而是应借此机会探求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以实现我国支线航空事业的健康发展。

  “好像落错了地方”

  依照正常的思维,此类空难发生之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便是飞机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安全。特别是伊春空难发生仅仅一天之后,一架从西安起飞的客机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降落时,疑是受大雨影响,滑出了跑道。虽然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安然无恙,但格外引人注意的是,出事飞机同样为ERJ-190。

  “除去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仅从设计指标看,这款飞机还是相当不错的。”采访中,有专家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虽然该型飞机是在巴西生产的,但并不会对东北这样的高纬度气候产生水土不服。ERJ-190在性能、安全、舒适性等方面都是表现较优的支线机型,在市场上颇受肯定,已经销往美国、加拿大、沙特等多个不同气候条件的国家。此外,中国使用的ERJ-190,都是2008年以后生产制造的,因此,由于飞机老旧引起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不大。

  虽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事故原因似乎更有可能来自于飞机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此次事故的过程中,听到了各种对支线机场的非议声。一位曾坐过此支线飞机的乘客抱怨,伊春林都机场基础设施薄弱,“机场的灯光亮度都不够。”

  黑龙江省机场集团管理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也告诉本刊记者,虽然近些年来他们加大资金投入进行部分设备改造更新,但历史欠账过多,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尤其是黑龙江冬季多雪,全省8个支线机场的除冰雪设备严重欠缺,4个机场没有盲降设备,一旦出现降雪、大雾等极端天气,机场应对乏力。

  而事发当天,恰恰有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航空公司哈尔滨分公司负责人说,事故幸存者接受采访时提出失事飞机没有落到跑道上,“好像落错了地方”。对此,一位从事航空管理研究的专家表示,这说明问题可能出在塔台的指挥系统有误、机场盲降设备有欠缺,也可能是机长的落点判断有失职业水准。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