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警惕巨资“申遗”背后的功利心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河北日报:警惕巨资“申遗”背后的功利心态

2010年08月25日 14:21 来源:河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一时间各地掀起了“申遗”热潮。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如今有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到了下个世纪。“申遗”不但越来越热,而且成本越来越高。据报道,牵头中国丹霞地貌“申遗”的湖南新宁县,为这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而其每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中国青年报》8月24日)

  漫长的“申遗”路上,一掷千金的壮举屡见不鲜。广东开平碉楼“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投入2.3亿元,西安先是耗资百亿整修大明宫遗址公园,最近不惜耗资千万移建三处景观。人们不禁要问:“申遗热”背后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申遗“钱途光明”。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一旦某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其品牌效应便迅速放大,成为旅游业的“金字招牌”。事实的确如此,1997年“申遗”成功的山西“平遥古城”,门票收入从“申遗”成功当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7500万元。云南丽江古城“申遗”成功后,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这笔账很好算,巨资“申遗”值还是不值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然而,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言,并不只是一个算经济账的问题。当“申遗”被以成本效益为尺度的功利逻辑所左右,就会有变味的嫌疑。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里,对世界遗产的要求是“一切以保护为本”。可以说,保护文化遗产才是“申遗”的根本目的,然而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目前的“申遗热”显然有本末倒置的趋势,保护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经济利益最大化反而成了首要目的。

  对于巨资“申遗”背后的功利化心态,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警惕。在笔者看来,巨资“申遗”应当谨慎行事。巨额投入之后,“申遗”能否成功尚不可知,如果不成功,谁为这场“豪赌”买单?即便“申遗”成功,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能不能有效保护遗产又是一个问题。“申遗”的目的在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果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文化遗产的敬畏 和 尊重,又何必花费巨资弄一顶帽 子 戴呢?别志雷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