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两会一再推迟人事反复斟酌 折射经济转型焦灼(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佛山两会一再推迟人事反复斟酌 折射经济转型焦灼(2)

2010年08月19日 1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腾笼换鸟”之惑

  “人事上的反复斟酌,折射出广东省委对佛山的看重,期望佛山能为全省经济转型提供经验。”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如此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下称方案)及七个配套文件。

  “方案想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丁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广东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严重,粤东、粤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仅及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70%上下,粤东、粤西、粤北则分别徘徊在3%~4%之间。

  因此,方案的目标是,将珠三角传统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至粤北及东西两翼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显著下降。同时,腾出空间,吸引先进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进驻珠三角。这一方案亦被称为“腾笼换鸟”策略。

  按照方案,珠三角将对九大传统劳动密集型及资源依赖型行业的73类产品制造商下达“逐客令”,“鼓励”其生产环节从珠三角转移至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同时,要求将省内600万农村劳动力经过免费培训后,输入至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

  2009年3月,在双转移战略推出快一年时,广东举行珠三角现场会,检查各地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工作的进展,广东省委把此次会议首站定在了佛山。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等省领导以及珠三角九个城市的书记市长全部出席了会议。

  在现场会上,汪洋鼓励佛山要找准工作结合点,率先在金融危机中突围。省长黄华华也明确佛山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珠三角一体化率先探索、率先突破、作出典范。

  受访专家据此均倾向认为,正是由于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佛山的倚重,才会在其人事布局上大费周章。

  事实上,在珠三角经济转型中,佛山对于“腾笼换鸟”政策执行力度空前,同样也难题重重。

  早在2008年之前,佛山就开始对传统的低端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转移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在此基础上打造总部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其中冲击最大的是传统的陶瓷行业。

  据了解,2008年以前,佛山共有陶瓷企业260多家,按照佛山政府对陶瓷产业的关停计划,佛山将只保留42家陶企,绝大多数企业将在一年多时间里被关闭或迁移。据统计,到2009年上半年,有“千年陶都”之称的佛山一共关停陶瓷生产企业近70家,100多条生产线停产。

  闯关的努力与教训,让佛山成为珠三角经济转型的样本。从2009年下半年起,丁力带领一支调研组,用9个月的时间,对佛山33个镇街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全方位调研。

  根据调研情况,丁力提出了佛山当下所遇到的“两大困惑”。

  一是大良困惑。大良为顺德区政府所在地,受成本压力,虽然二产外移,发展三产,但三产发展不起来,开始出现产业空心化态势。

  二是“大沥挑战”。大沥的铝型材优质企业产能大量外移之后,高污染低利润企业则滞留当地,出现产业退化态势。

  丁力分析,佛山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折射出沿海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结构转变的共有困惑。以佛山为例,大量的制造人口的涌入,加上劳动密集低成本特点,导致居住人口与城中村的散乱布局、镇街公共服务资源处在低水平配置。加上社保体系的不完善与分配的不公平,与高昂的房地产价格,压抑了本地居民有限的服务需求。

  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研究员夏杰长分析认为,佛山的根本问题,是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服务业依托城市化发展,如果三产过弱,一旦出现产业转移,整个地区经济社会问题就将综合爆发。

  除佛山外,由“生产基地”向“总部经济”转型,也正是珠三角许多城市正在谋求的“变身”之路,但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 ★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