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集 维和利比里亚
离开了非洲中部国家刚果(金),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非洲的西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另外一个国家——利比里亚。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滨临大西洋,国土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48万,是1847年非洲建立的第一个共和国。
2006年12月19日,275名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从一万五千公里之外的中国北京来到了非洲大陆的利比里亚。这片大陆、这个国度对于这群头戴蓝盔的中国官兵来说都是一片陌生。
利比里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只分两季,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首都蒙罗维亚更是有非洲“雨都”之称。此时正值旱季,降雨稀少,白天气温达到四十多度,地表温度接近六十度。
那么中国维和部队在这里将要担负起怎样的特殊任务呢?
尽管利比里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天然橡胶、木材、铁砂矿储量巨大,并有五个深水良港。然而自1989年内战爆发,已有二十多万人死于战争,国家局势异常紧张。2003年8月利比里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议,9月,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成立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以监督落实和平协议,并帮助该国重建。
2003年12月根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中国开始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由于担负的任务期长,参与官兵人数多,所以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是迄今为止中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维和行动。
现在,利比里亚的局势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首都蒙罗维亚大街上,荷枪实弹的各国军人和喷涂联合国名称简写UN的车辆随处可见,这不能不让初到利比里亚的人都有些紧张的感觉。
侦察兵出身的侯晓俊在利比里亚维和部队中任警卫战士,他和战友们主要担负指挥车外出的护卫任务,像这样的阵势在国内是十分少见的。
尽管利比里亚已经处于恢复重建时期,但战争遗留下的阴霾却仍然让每个人的安全随时受到威胁。
这三声枪响,让警卫战士侯晓俊与战友们立即紧张了起来,难道自己所在车辆遭到了追踪袭击?是否需要立即反击?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虽然是虚惊一场,可是这次事件却让每名官兵意识到在这里执行维和任务的特殊性。
与在国内执行任务不同,保障人身安全成为官兵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中国维和部队运输分队担负利比里亚境内所有维和部队的给养、物资运送任务,由于当地物资较为匮乏,运输工作的危险性很高。因此按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规定,规模较大的运输行动都要由相关驻防部队担负护卫。
单台车辆运输无疑要面对更大的危险。陈江飞是刚到利比里亚的战士,这天他要和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八个月的鲍永勇一起到90公里外的纳米比亚军营运送柴油。
由于这是陈江飞第一次出车,因此他的主要任务是熟悉路况,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他同时担任护卫。
三个多小时后,鲍永勇他们安全到达纳米比亚军营。
除运输分队外,中国维和部队还设有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他们部署在距离蒙罗维亚500多公里的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绥德鲁。
绥德鲁是利比里亚全国的交通枢纽,中国工兵分队负责维护这里通往外界的道路。由于这里的道路多为土路,加上非洲大陆雨水又特别充足,所以这里的道路破损严重。中国维和工兵每天的工作十分艰巨。
这是工兵分队雨季施工的一段录像资料,拍摄于2006年10月。本来并不宽阔的路面被雨水冲出一条两人深的大沟。
然而由于道路中断,施工车辆根本开不过来,30多名官兵只能进行人工排水,他们端着事先准备好的脸盆下到了深沟里面。
这段仅有50米长的路段,三天后终于恢复了通车。
这天晚上,同样欢乐的场面出现在中国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的营区,维和部队附近村庄的民间艺人来到这里表达他们对于中国军人的感激之情。
中国维和部队医疗分队按联合国二级医院标准编配,其规模相当于国内部队师级野战医院。43名医护人员担负3000多名联合国维和人员的医疗保障任务,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在中国二级医院住院病人中有70%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对于这里的医护人员来说,艾滋病已经不再是书本上的某些数据或说明,而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直接面对的现实。
对这些艾滋病患者,来自中国的医务人员不单单用医学治疗他们的病痛,更是用善良的情感对待他们。这是在中国二级医院经常能够看到的场景。
这是一个远离大路的偏僻村庄,第四批中国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第三次来到这里举行义诊,为迎接中国军医的到来,这里的居民特意按传统的民族装束打扮起来。古朴的戏剧表演、即兴的歌舞,利比里亚人民用同样真挚的情感传诵着中利两国之间的友谊。头戴蓝盔的中国军人给非洲大陆的人民带来了最为真诚的奉献,相隔万里的两片土地也因彼此的心灵汇聚而紧密相连。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