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守望——舟曲灾区故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奇迹·守望——舟曲灾区故事

2010年08月10日 21: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10日,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废墟上的一个洋娃娃。中新社发 廖攀 摄  


 

    8月10日,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废墟上,医疗队建起了一个临时性的“小药房”,以保证灾民和救援人员应急用药。中新社发 曹多然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甘肃舟曲8月10日电 题:奇迹·守望——舟曲灾区故事

  中新社记者 刘贤 唐伟杰

  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已经接近70个小时。掩埋了家园的泥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悲痛,也见证了生命的坚强和希望。在暴雨和山洪中,一个新生命诞生;在被困48小时之后,一家三口逃出生天;在淤泥和废墟中,幸存者在守望着自己的家园。

  奇迹

  在泥石流中被埋近60小时,仍幸运获救,52岁的舟曲男子刘马胜代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这不仅是因为泥石流裹挟而来的水泥板和木板恰好支撑起一个狭小空间,还在于救援人员的不抛弃、不放弃。

  10日中午,烈日炽人。作为救灾指挥部和物资集中地的舟曲县政府大楼空地上突然喧哗起来。一名身着迷彩服、满脸被晒得通红的士兵,激动的告诉记者:“救出来了,还活着!”

  据成都军区广元军分区政委张亮介绍,被救男子叫刘马胜代,52岁,是在舟曲县城北街村发现的。

  上午,虽然距离生命救援黄金72小时所剩时间不多,但广元军分区民兵继续深挖。终于在9时许,听到微弱的呼救声。

  民兵们顺着声音挖到了被泥石流埋住的一楼,轮流作业,用了一个半小时打开一个直径约1米的通道。

  张亮说,被埋男子躺在一个“上面是木板,下面是水泥板的一个夹层空间”内,光着身子,大概被埋的时候在睡觉。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紧张施救,刘马胜代被成功救出,经过简单处理后,由直升机紧急转运兰州中心医院。

  守望

  10日正午,酷日炙烤着这个已经饱受摧残的县城。很多救灾民众坐在自己房屋被掩埋的位置,无论生死,希望能再见到亲人。

  韩彦成是舟曲种子站的工作人员,他一家八口都被掩埋在泥沙中。“先开始打雷没雨,不一会感觉象地震一样,泥石流轰隆隆就冲了下来。”叙述起当时的情景,韩彦成仍心有余悸。

  公安边防部队的战士正在韩彦成房屋的废墟处挖掘,听到韩彦成激动地在描述被埋者的位置,公安部边防局司令部副参谋长孙伯建,立即指挥展开挖掘。

  希望亲人奇迹生还,希望给逝者最后的尊严。亦是月圆村村民薛贵忠的愿望。在消防官兵的帮助下,他自己在满是淤泥里的废墟理努力地搜寻。“再给我一点时间,我的父母都埋在底下。”薛贵忠用满是泥渍的手比划着说。

  自发从两河口镇来的五十位村民正在给救灾官兵分发绿豆粥,经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会往手里塞上一碗。“喝吧,喝吧,解暑。”没有太多的语言。

  宕昌县沙湾镇杨何家村的医生何海平,背着自己诊所里的药品,穿梭在救援现场,9日一天,他就诊治了18位患者。就在与记者谈话期间,一位碰伤手指的民兵向他要一个创可贴。何海平仔细用药水为其清理了伤口,包扎好,并给他一些消炎药,嘱咐他按时服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何海平的话语同样质朴。

  灾难面前,所有活着的人都是幸存者,都在共同守望着家园。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