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棉衣,一头白发,一脸笑容,60多岁的农民赵元河笑着跟转移安置到他家的村民唠嗑。
赵元河家本住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李林通屯,后举家搬至小城子乡菜园子屯,经商意识很强的他利用农闲时间做花生生意,办养鸡场,日子很快富裕起来,家里盖起了17间大瓦房。
赵元河家所在的农安县位于吉林省境内松花江下游,今年进入主汛期以来共发生三次大规模降雨,平均降雨量达126毫米,比历史同期值高出78毫米。
为应对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对江堤的威胁,自8月4日8时起,当地政府开始组织松花江沿岸16个村约4万名群众有序撤离家园。截至目前,全县已通过投亲靠友、政府安置等方式转移安置群众3万多人。
“从7月28日开始,我们这边的水也越来越大。政府从8月3日起就开始转移江边一些村子的居民。我家就开始陆续来人,多数都是以前在李林通屯的老邻居,还有很多本来不认识,通过介绍来的。”赵大爷指着院里的转移群众说。
院子很深,几乎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被瓜果蔬菜地占据,站在院门口往里看,感觉里面到处是人。
来自小城子乡李林通屯的赵元海老人患半身不遂行动不方便,坐在院里的木椅上,颤巍的手上握着一根拐杖。“家里地淹了,我和老伴就搬了过来,在这吃的、住的都很好。”
院中间的鸡房里,赵家长子赵术奎正在喂鸡,鸡棚一共4层,养鸡4000只。“鸡房里也辟出了一块地用来住人。”他说,“我们家有这个条件,能为政府减少点负担,我很高兴。我尽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吃好喝好,跟自己家一样。”
“我家现在共安置转移受灾群众68人。我以前是李林通屯的,不能看笑话,有我吃的就有他们吃的。”赵元河的话很朴实,“小城子乡的各级领导,尤其是菜园子屯的领导确实让我感动。我家实在安排不下的就安排到学校,书记和村主任自己掏钱买的干粮和水,还从自己家给困难家庭的孩子找来衣服。”
赵元河的老伴陆秀清蹲在院中间一口大锅前,不断向灶台里填着玉米秸秆,灶台内的火很旺,旁边是一个装满茄子的盆。“今天晚上吃米饭和炖茄子。现在做饭定不出数来,谁回来谁吃,不够再做,反正不能让人饿着。”陆秀清说,“刚来那几天,他们因为担心家里的房子和地,又没办法回去,经常哭。我就跟他们说,别着急,先安心在这住着,政府不会不管你们。”
两条大黄狗在院西边的仓库门口不停地吠着,仓库里堆满了受灾群众搬过来的粮食、衣被和一些家用电器,仓库外屋只剩一条狭窄通道。
来自松花江边黄鱼圈大队西北天屯的谢英华一家6口人暂住在仓库里。谢英华18岁的孙女张莹安静地躺在仓库内室的炕上输液,身边墙上挂着吊瓶。
“我孙女在转移的路上淋了雨,来了就发烧,赵大爷的儿子帮我们找来当地卫生所的大夫给我孙女看病,输上液就没事了。”谢大妈欣慰地说。
“我在这很开心,有很多小朋友跟我一起玩。”王尧小朋友一家4口人3日从黄鱼圈乡搬到了这里,有点害羞的她说完话就跑开了,跟其他几个小朋友追打着玩了起来。
今年13岁的赵美琪是赵大爷的孙女,她跟转移来的5个小朋友一起玩耍,脸上挂着阳光般的笑容,院子俨然成了儿童乐园。
院东头的一间屋里,同样来自李林通屯的杨娟抱着不满4岁的女儿。她眼中噙满泪水说:“我们本来不认识赵大爷,是通过村村对接来到这里住下的。赵大爷一家对我们都特别好,我们有了第二个家。”
在赵元河全家和转移来的受灾民众合影时,大家脸上露着微笑,眼中充满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记者丁渊、马扬)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专题:中国多地遭暴雨洪涝灾害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