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油管爆炸事件救灾纪实:关一个阀门拧8万圈(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大连油管爆炸事件救灾纪实:关一个阀门拧8万圈(3)

2010年08月10日 17:1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辽宁海事局党工部主任罗钟山告诉记者,事故当晚,辽宁海事局就组织工作人员在附近海域铺设了25公里长的围油栏。“火势太大,我们铺的3圈围油栏都给烧了。”罗钟山说。

  17日一早,中央就做出指示:决不能让油污流向公海和渤海。罗钟山向记者解释说,渤海是内海,自净能力很弱,海水循环一次需要40多年,而且渤海水更深、浪更大,受潮汐影响更大,清污难度也更大。

  “不能流进公海自然是考虑到国际影响。再一个就是不能污染附近的海滨浴场和公园,我们在这些敏感部位都派重兵把守,一旦发现油星立刻就清走。”罗钟山说。

  为了堵截油污,辽宁海事局在附近海域铺设了6道围油栏,调集了50多艘专业清污船和7台最先进的吸油机。除此之外,他们还动用了空中力量。三架直升机始终在受污附近海域盘旋,通过直升机拍回的画面,指挥中心一旦发现污染海域,便立即组织清污力量前往。

  罗钟山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采用的清污方法主要有三种,专业的吸油船、吸油毡和喷洒消油剂。韩俊松解释说,吸油毡对油污的吸附能力很强,一公斤吸油毡能吸25公斤原油。至于喷洒消油剂会不会对大海产生二次污染,韩俊松说,大可不必担心。消油剂主要是将油分解为微小的颗粒,利用海水的自净功能、生物降解等多种途径,解决海面油污问题。

  “一桶油多少钱还没定呢”

  虽然调动了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专业清污船,但面对大规模的海面污染,辽宁海事局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调动渔船,发动全民清污,成为打胜这场清污大战的关键。

  7月19日起,大连渔业部门调集了2000多艘渔船参与大连湾、辽渔码头和金石滩等重点区域的清污工作。

  7月底,当记者到大连采访时,大连海面的清污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海滨浴场重新人声鼎沸,海面基本上看不到清污的渔船。几经寻找,记者才在事故发生地不远处看到一块写有“大连海洋渔业局、环保局清污指挥部”的路牌。顺着路牌,记者找到仍有渔民在进行清污作业的金山水产码头。

  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巨大的轮船,几艘刚刚收工的小渔船停在岸边,地上是一层厚厚的油污,走在上面又粘又滑。记者到达这里时,正值中午,渔民们正仨一群俩一伙地坐在板凳上吃饭。虽然每人都穿了厚厚的胶鞋和防水裤,但渔民们一个个都像在油污中涮过一遭似的,满身满脸都黑乎乎的。

  从金石滩赶来的荣东水产赵场长告诉记者,清污基本上结束了,他们目前做点儿扫尾工作,附近也就这一个码头还收油。

  “一听说政府号召渔船清污,我们就来了。”赵场长说,场里一共有10条船,这回他带来5条,每条船上有两名船员。

  如何清污,赵场长自然不在行。不过事先海事的工作人员们都简单教了教,比如怎么收放吸油毡之类的。但赵场长说,其实用水舀子直接舀就行,他们刚来时这里浮油很厚,几舀子下去就能装一桶。不过,干的时间长了也有人感觉不舒服。赵场长说,他只下过一次海,回来以后胳膊上就起了焦黄焦黄的一块皮癣,好几天才下去。“干这活儿,不容易啊!”赵场长感慨道。

  那么回收一桶油能给多少报酬呢?赵场长说:“听说一桶油给300元,我们已经收了七八百桶了。”

  赵场长又说:“咳!主要还是为了这片海嘛!别说政府还给点儿钱,就算不给钱我们也得来啊!咱还能发国难财吗?”

  此话确实不虚,他的养殖场就在附近,主要养殖鱼、虾、贝类和裙带菜。要说海面污染,受影响最大的就属他们这些靠海为生的人,至于这次原油污染到底会给自己带来多大损失,赵场长心里也没底。

  参加清污的渔船受到原油污染,如果开回去,会使干净的海面遭到二次污染。所以渔政部门打算回收这些渔船统一处理,并对渔民进行理赔。

  记者致电大连市海洋渔业局询问相关政策,一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不过,当记者问到渔民们回收一桶油能给多少钱,受污渔船如何理赔的问题时,这名工作人员明确地说:“现在清污还没结束,一桶油给多少钱也没定呢!等清污结束了,我们会向公众公开这些信息的。”

  “我收到500斤头发”

  这些天,除了海事和渔政部门,大连环保志愿者协会主任唐在林也忙得不亦乐乎。自从事故发生那天起,唐在林就没闲着。由于早年曾供职于化工企业,唐在林知道原油泄漏入海对海洋环境和海岸线的危害。他第一时间就在网上发帖,倡议全国热爱海洋的人捐献麻袋、草帘子、大麦秸秆、玉米皮和头发等对油污有吸附能力的东西。

  “今年5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美国人捐赠了大量的头发,结果证明头发在吸附油污方面功效很大——1公斤可以吸附8升油。”唐在林说。

  帖子发出以后,立即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媒体纷纷转载。上海的准妈妈王华也在报纸上看到征集头发的消息。“宝宝马上就要来了,7月1日,我刚把头发给剪了。”王华说。由于从小到大基本上没剪过头发,王华不舍得扔,把头发收了起来。得知头发可以吸附油污,她立刻把这些又黑又亮的长发,快递到了大连。

  “就这么几天,我收到了500斤头发!”看着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头发,唐在林非常感动。

  唐在林说,他们像做灌肠一样,把捐来的头发塞进长筒袜中,再一个个连起来放到海中吸油,效果非常不错。就在记者采访唐在林的前一天,大连环保志愿者协会刚刚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到海边清污。

  唐在林说:“7月25日大连市就宣布大连海上清污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现在大连海面上的油污,已经基本清除了。我们志愿者的活动主要是清理岸边被污染的岩石。现在正在刮南风,油污很容易就会被吹上海岸。如果岸边的油污不尽快清除的话,很可能会对城市和海洋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

  志愿者们的热情让唐在林十分感动。在7月31日的志愿者活动中,大连南关岭小学三年级小学生李春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来我们怕原油对人有害,不主张小朋友参加清污活动。但是这小小子儿是我们的志愿者,热情非常高。”唐在林说。

  李春生的妈妈吴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在电视上看到大海受污染了,非常着急,几次催着妈妈问环保志愿者协会有没有活动。“他说,过两天姥爷就要来大连玩了,咱们赶紧把海边弄干净吧!”吴女士笑着说。

  那一天,李春生和妈妈穿着雨鞋,戴着手套,在海边捡了好几袋子受污染的石头。

  谁该为这次事故负责?

  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中国石油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央视《环球财经连线》节目中与主持人连线时说:

  “据了解的情况是,一艘外籍的油轮……在卸原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产生了燃烧和爆炸。这个爆炸就会沿着管线往上传,由于管道里有很多原油,这样的话就有几次爆炸声音传出来……外籍油轮在卸油的过程中操作不当,由外向里引起的。”

  同时,多家媒体援引了“外轮操作不当引起管线爆炸”的说法,一时间舆论矛头都指向了这艘来自利比里亚的30万吨油轮——宇宙宝石号。

  但7月23日,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公安部,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却完全推翻了上面的说法。

  报告称,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的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及辉盛达公司委托的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仍在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

  大连消防支队灭火高工邵天福也向记者证实,7月16日13时左右,“宇宙宝石”号油轮就已经停止卸油作业了,但中方的工作人员还在向输油管道内注入脱硫剂。到事故发生时,管道里已经注入了80多吨脱硫剂。脱硫剂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双氧水大量堆积后分解放热,产生大量氧气,最终造成爆炸。

  报告中还说,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那么,脱硫剂到底是什么东西,中油燃料油公司为什么要委托天津辉盛达公司往原油里加入这种东西呢?记者采访了中国石油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柯明。

  柯教授说,原油脱硫剂的种类有很多种,成分多为高锰酸钾、双氧水之类的强氧化剂。一种观点认为,向原油里加入脱硫剂可以降低硫的含量,有利于日后加工。但柯明告诉记者,目前证实往原油里加脱硫剂效率不高,这种方法已经被许多企业摒弃了。

  而对于罐区密集的设计,消防专家邵天福也很有意见。他告诉记者,按照中石油的内部规定,原油罐之间的距离是0.4个直径,也就是说10万立方米原油罐之间的距离只有32米。按照这种规定,新港保税区油库油罐间的距离并不违规,但从消防角度看这种标准太低了。邵天福说,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法规规范油库的布局。油库如何规划,只能依照中石油的企业内部规定。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