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首公开差额选拔局长始末:录取比例3:311(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公安部首公开差额选拔局长始末:录取比例3:311(5)

2010年07月20日 20:06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同台竞技

  6月19日上午8时05分,公安部直属单位巡视组组长张美荣来到公安部办公楼A702室。

  他比规定的时间提前10分钟到场。

  今天,他作为6名宣传局局长候选人之一,将在隔壁的A701室接受公开差额选拔局长面试考核。

  公开差额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面试成绩,提请部党委按照每个职位1:3的比例,研究确定差额考察人选。

  这就意味着,面试过后,将有一半人选出局。

  压力,弥漫在空气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6名候选人都到齐了,平日本就熟识,大家彼此寒暄着。

  抽签结果,张美荣第一个出场。

  8时32分,面试开始。

  张美荣稳步走向A701室,身后,传来“对手”们轻声的鼓励。

  以前经常担任考官,如今却作为一名考生,张美荣克制一下稍显紧张的情绪,把目光投向主考官。

  ……

  面试进行了一天半。18位候选人全部参加。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等规定,面试考官一般不少于7人。公安部借鉴中组部的做法,考官组由9人组成,李春生担任主考官,邀请中纪委、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选派1名专家,部纪委监察局、人事训练局、法制局和直属机关党委各选派1名负责同志,以及一名机动考官组成。机动考官根据面试职位不同,分别由宣传局、禁毒局、离退休干部局1名负责同志担任。

  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蔡安季全程参与面试。

  面试由个人自我陈述和考官组提问两部分组成。每人限时30分钟。

  记者注意到,面试采取了结构化形式,即考官组对同一职位的考生,始终如一地使用相同的考题进行提问。根据局长岗位职责要求,重点测评角色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等五个要素。

  “我对自己的表现基本满意。”走出考场,张美荣告诉记者,“我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参与的,但以平常心对之。如果能够选拔上,我将尽职尽责、团结拼搏;如果竞争不上,我也会正确对待,通过这次选拔,清醒地认识不足,今后加以改进,使自己不断提高。”

  公安部纪委、监察局派员全程监督了面试过程,部直属机关每个单位派出一名代表全程旁听了面试。

  参加面试的18位考生普遍反映,这种形式的面试非常科学,题目出得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对一个人平时知识、经验、能力积累的集中考验。

  另外,参加面试的考生和旁听的同志普遍对面试工作组织之规范、细致、严密,面试过程中一些人性化举措给予充分肯定。比如,考场设置了电脑屏幕倒计时器,可以方便考生随时依据时间掌控答题进度;考生面前摆放了题目和答题本,允许考生随时查看题目,也允许考生思考后把答题要点写在纸上;如果时间还有富裕,主考官会善意地提醒考生“对上述问题是否还有补充”。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干部邹鸿男旁听了面试。他说:“面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正、民主、透明。通过面试,能看出一个人平时是否学习、工作中是否善于积累。”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干部张喜民作为旁听者,感触很深:“考生的素质都很高,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我脑子也在想,如果我坐在那个位置上,该怎么回答,能否有那么好的表现?”

  中央维稳办干部高豫新说:“这种面试,给广大年轻干部以启示和激励,引导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把工作干好,不断学习、积累,丰富完善自己,拓宽知识面,拓宽视野。”

  担任考官的中组部干部四局副巡视员曹兴信,对公安部干部在面试中表现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突出的业务能力、把握政策的水平”印象深刻。

  “18位同志,各有特长,各有特点。”曹兴信说,“我明显感觉到,这些考生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非常支持的,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他们愿意把自身的形象和水平展示给大家。”

  曹兴信认为,这次面试各个环节非常科学,考官的组成、考场的设置、问题的设计,都非常到位。考题跟职位、岗位的关联度很大,既便于考生结合实际回答问题,也便于组织部门联系实际考察干部。

  “旁听人员的兴趣也非常高,这说明大家高度关注、支持人事制度改革,这也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曹兴信说,“相信通过这次竞争上岗,会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也希望公安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为今后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