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三提“四城区合并”
这一步,北京迈了整整五年。
五年前,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北京发改委曾委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做《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研究》;同时委托北京社科院,做《“十一五”期间加快北京南城发展思路研究》,双方均提出“城四区合并”的想法。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曾参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研究”,他表示,鉴于奥运大背景,以及行政区划调整会引发的地区震动,特别是干部安置等问题,城四区合并暂时搁置。
但是次年,即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治学会会员张子云等学者,提出了《关于设立首都特别行政区的设想》,再提“城四区合并”。当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子云曾表示,为不对北京奥运产生冲击,合并会放在奥运后的适当时间。
五年后,制定“十二五”规划之时,城四区合并终于水到渠成。
跟此前专家提出的“四区变一区”不同,北京最终采纳的方案为“化四为二”。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一直关注城四区合并。他表示,如果“化四为一”,四个中心城区合并后,面积将近100公里,户籍人口高达200多万人。从行政效率、行政成本等方面考虑,化四为二是最切合北京现实的做法。
“给‘世界城市’一个交代”
“目前是北京解决行政区划问题的最佳时机,给‘世界城市’一个交代,”汪玉凯表示,并南汇区入浦东新区,设大浦东;合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新的滨海新区……近来,大城市行政规划调整,均获批复,“这表明,国家支持、肯定大城市的行政区划调整。”
他认为,在“十二五”规划制定期间,北京完成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符合国家对大城市的发展思路定位,更契合“世界城市”的最新定位。今年初,大兴、亦庄实现行政资源整合;近期,市政协又提出门头沟石景山区合并、加强海淀昌平交界地带空间资源整合的建议,“这表明,北京正在搭建新的城市区域框架”。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也曾表示,抓住制定“十二五”规划这样的机遇,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划,有利于所在区根据新的区划,在更大的空间上制定出高水平的发展规划。而且,许多地方都开展了行政区划调整,为北京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吉林认为,调整后,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相匹配,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将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示范区。
“人员安置不是掣肘难题”
五年前提出“城四区合并”构想时,北京社科院专家曾认为,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的合并、精简,系最大难题。
作为机构改革年,去年,四区刚按照大部制原则,完成了机构改革计划。汪玉凯认为,尽管如此,不论是机构撤并,还是人员精简,都不会对合并构成障碍,以原崇文和东城为例,原有的两个区政府,形成了目前的“南北办公”局面,百姓办事更方面,“这也是其他城市区域合并的做法和惯例”。
他认为,人员安置也不会是掣肘难题,“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分流安置的渠道和路径很多。比如提前离休、担任虚职但保留原待遇、横向和纵向安置,这些都是人员安置的通常做法”。
吉林也曾表示,行政区划调整是两个区的合并重组,不是谁吃掉谁。干部安排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准,人岗相宜,按照统一的政策安排干部。不会因为区域和部门的不同而出现政策上的差别,更不会搞孰轻孰重、亲疏远近。
老字号筹开新店
“打通原来相互分割的财政体制,实现市与两个新区以及两个新区内部财力的优化配置。”对于四城区合并,吉林曾如此表示。
汪玉凯说,南城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北城。合并后,南北行政分界线成为历史。中心城区以中轴线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经济会彼此拉动,文化遗存也将得到更好保护”。
昨晚,张一元等老字号负责人均透露出开设新店的打算,认为合并相当于打通了京城的南北商脉。
“现在都在一个区,审批会更方便,有利于网点布局”,旗下拥有晋阳饭庄、清华池等老字号的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北京老字号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满来认为,合并有利于实行更统一的老字号发展促进政策。
此前,原宣武区一直在筹备宣南文化发展规划,如建设天桥演艺区等,一些项目列入市政府城南行动计划。
“区划调整将加快项目推进”,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洋说,宣南文化将是新西城着力打造的古都名片,包括会馆、名人故居在内的历史文化遗存,未来将按照“低碳、宜居、科技、文化”的标准修缮。
据了解,近期,北京交响乐团、北京儿艺拟进驻天桥地区。未来5至10年,天桥地区将形成北京曲艺品种最全、演出场所最多,剧场群众面积最大、中西文化结合的演艺场所。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王姝 蒋彦鑫 廖爱玲
参与互动(0) | 【编辑:唐伟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