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万里行8年:成效大打折扣 批评曝光缺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安全生产万里行8年:成效大打折扣 批评曝光缺位

2010年07月10日 06:1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4日,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结束。在17天中,记者们行程万余里,深入广西和黑龙江的7个城市、10个县(区),走进工厂、矿山、社区、学校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基层单位进行宣传和采访。在活动行将结束时,“万里行”组委会一位负责人称,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万里行”活动行出了声势、行出了影响、行出了效果,对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活动要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

  然而,本报记者广泛采访了与此有关的人士,他们的观点却有些不同。多数人认为,如果“万里行”不创新,仍然延续八年来一贯制的模式,那么它的生命力令人担忧。

  “万里行”效果差强人意

  自2002年6月首次活动开展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在全国《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成立了有五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安全生产万里行组委会。此后,组委会部委成员中先后增加了公安部和全国妇联,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八年来,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行”了13次,到过全国的28个省市区,其中有5个省走过两次。仅国家安监部门批的专项经费就是个很大的数字,各地耗资也不少。“万里行”每次出行,所到之处都隆重对待,车队绵延,可谓声势浩大,而且一年比一年规格高,参与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活动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万里行”组委会一位负责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万里行’既是宣传队、采访团、又是检查组。”然而,八年来,一直困扰“万里行”的是一些地方注重形式、讲排场。在一些地方,“万里行”的车队一到达,马上就有警车一路前导。“万里行”采访团一般有二、三十人,但到了各地,随行人员至少是其一两倍。

  这种状况让记者们很难深入安全生产现场,广泛接触安全生产一线的职工和管理人员,了解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谈不上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使“万里行”的成效大打折扣。

  冗长的汇报与走马观花的参观

  八年来,“万里行”的工作模式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每到一地,便是与当地官员、企业负责人座谈,听取汇报,参观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万里行”的工作是被动的,基本上处于“浮在面上、被架空”的状态。

  “万里行”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时间长、日程紧、战线广,每年的行程差不多都达到了万里。2002年“万里行”,历时22天,途经天津、山东等6省市,行程4600公里;2003年“万里行”,途经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个省和大同、太原等13个市,行程共计6000多公里;2005年“万里行”,历时19天,在广东、湖南、湖北开展活动,行程万余里;2006年“万里行”,历时18天,在贵州、重庆、四川开展活动,行程近万里;2007年“万里行”,历时21天,在山东、河北、内蒙古三省区的12个地市、8个县(旗)、近70个基层单位开展活动;2008“万里行”历时19天,行程4000多公里,在三省11个市(州)和20多个县区的基层单位开展活动。

  近年来,“万里行”逐渐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今年随“万里行”同行的还有“安全伴我行”巡回演讲团成员,活动期间同步开展了巡回演讲和安全警示教育巡回展。此前,还曾组织过专家进行巡回宣讲、全国百城百万人签名、《生命之歌》征集等活动。然而,“万里行”行政色彩浓厚的管理模式没有太大变化。

  明察暗访批评曝光长期缺位

  曾经有记者问过万里行组委会负责人:与别的“万里行”不同,“安全生产万里行”做正面报道较多,进行舆论监督与曝光的次数相对少些,这是为什么?

  对此,一位负责人回答说:“万里行”肩负的使命是在全社会营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舆论氛围和良好局面,推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我们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同时鞭策落后。对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人和事,对事故隐患,只要是“万里行”发现和掌握的,决不轻易放过,及时敦促其整改,严肃批评曝光,我们的明察暗访,给记者们安排“自选动作”就是旨在发现问题,应当曝光的绝不手软。但对于“万里行”来说,更为重要的不是发现几个隐患,解决几个问题,而是推动人们树立一种意识,强化一种责任,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这才是“万里行”的最终目的。

  然而,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迄今为止,“万里行”零星的批评曝光都是不痛不痒的问题。不仅没有鞭策落后的典型案例,也没有宣传出先进经验的典型案例。按部就班地听汇报、看企业等,让媒体记者写出新闻性强、影响力大的稿件,其可能性微乎其微。

  活动方式和内容急需创新

  由于“万里行”声势浩大,所到之处,地方领导均高度重视。八年来,“万里行”耗费的经费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如果仅仅主要承担宣传的功能,那么远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对此,已经有人发出质疑:如果不能坚持舆论监督为主的宗旨,不注重实际效果,安全生产万里行还能行多远?

  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官员和专家,他们纷纷认为,“万里行”活动方式和内容等方面急需创新,创新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据悉,“万里行”在2002年刚开始举办的时候,有关部门的想法就是分阶段进行。最初阶段是利用几年时间,把全国各个省市区走遍,达到让人们广泛了解安全理念等目的,以后要采取新的方式开展活动。然而,目前已经有5个省两次接待了“万里行”,这两次本质上没有差别,除了时间、地点、人员以外。

  纵观“万里行”的主旨、内容等,毫无疑问,它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如果真的“行出了声势、行出了影响、行出了效果”,能够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那么是非常有必要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的。(王冬梅)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