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业人士称北京高温破历史纪录说法不准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气象专业人士称北京高温破历史纪录说法不准确

2010年07月07日 17:0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连续多日徘徊在40摄氏度上下的气温,再次引燃了人们对气象话题的关注。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年以来,有关各地气候异常的报道便时常见诸报端:年初西南突发大旱,东北地区温度持续高涨,南方“四大火炉”集体“熄火”,多个省市遭遇暴雨洪灾……似乎老天爷的脸色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

  不过在气象专家眼中,席卷京城的这股热浪却毫无异常之处。昨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对坊间种种传闻进行解释和澄清之后,这位专业人士十分肯定地表示,眼下的高温天气其实根本算不上“极端”。

  [现场]

  一上午各地连发34个高温预警

  昨天上午11时,北京的街头已是酷热难耐。炙热的空气灼得皮肤生疼,阳光把一切都照得白花花的,就连树叶表面的反光都显得刺眼。此时,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的气氛却是十分平静。工作人员坐在各自的电脑前,监视着那上面不断变换的数据、符号和图表,彼此之间几乎连言语的交流都没有。

  悬挂在人们头顶上的一排电视屏幕,那上面覆盖着中国地图的红色和橙色区域格外醒目,似乎正在无声地提醒人们,户外的温度仍在持续飙升。其中的一个屏幕上,一行行文字循环滚动,都是来自各地的气象预警信息。其中赫然罗列着一条:“北京气象台2010年7月6日10时01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就在这个上午,全国各地共发布了34个高温预警,其中包括6个红色预警。

  值班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正在接电话,语气十分严肃:“现在没时间!今天到现在已经有5拨记者要求采访了,我们的日常工作又很忙……”巧合的是,两年前南方发生雪灾,刚好也是他在这间会商室里接受了本报专访。提起这段交情,杨贵名不住感慨:“这几年天气情况复杂,老百姓的要求又高,我们真挺累的。”

  和雪灾相比,高温算是相对缓和的天气现象,中央气象台的主要工作便是预报和预警。这几天很多人都议论“高温应该放假”,可杨贵名说:“别说高温放假,我们连一般的节假日都过不上。”他说自己是实话实说,“我们一年四季都忙得不可开交,365天都在监视天气,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给你假也享受不了啊。”

  [澄清]

  谁在“煽风点火”?一股干暖气团

  对于很多人来说,此次造访京城的高温天气纯属“突如其来”,但是在杨贵名看来,这个“不速之客”的本来面目其实是个“老熟人”,就是每年都会给北方地区带来炎夏的干暖气团而已,一点儿也不神秘。

  记者:此次影响北京的高温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杨贵名:造成北方夏季高温的因素主要受干暖气团控制,这种气团通常是由欧洲南移而来,其特点是空气湿度非常小,给人的感觉是热而干爽。前不久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出现高温,甚至引发森林火灾,其实和现在影响北京的是同一股气团。

  最近北京地区的高温天气其实分为两个过程,6月27日至29日是一个阶段,当时干暖气团的范围非常小,集中在北京、天津和河北保定,随后开始扩大,持续了三天,逐渐向南移动。7月2日至5日,华北地区又迎来新的一股干暖气团。

  记者:为什么此次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只出现于包括北京在内的局部地区?

  杨:这和干暖气团的下沉有关。气团下沉的时候会出现增温的情况,北方的干暖气团平均每下沉100米温度会增加0.9摄氏度。另外,高温天气还和海拔高度、城市化的“热岛效应”有关系。北京城区海拔低,植被覆盖相对较少,容易吸收热量,形成“热岛效应”;而在延庆等郊区,就没有出现这种高温天气。

  “破了历史纪录”?说法不太准确

  本周一,北京最高气温达到40.6摄氏度。媒体惊呼:“这是北京自1951年以来同期首次出现如此高温!”但是杨贵名明确指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目前北京的温度与历史同期相比其实很正常。

  记者:您怎样分析大家最近议论的有关高温破了历史纪录的说法?

  杨贵名:这种说法似乎不太准确。我和同事看到的信息是,1999年7月24日和2002年7月14日北京都出现了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既然11年里就出现过三次这种天气,我认为这就不是极端天气,只能说这种情况少见,但是并不奇怪。

  记者:但是此次高温天气出现在7月初,似乎比历史纪录都更加提前了?

  杨:只要在这个季节范围之内,根据同期相比都很正常,时间上存在一点儿差异是容许的。气象科学就是这样,不可能所有的天气都遵循着严格的时间规律,每年的天气都和往年不一致,这反而才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否则我们的气象科学就该终结了,天气预报也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

  气象“南北颠倒”?大格局不会变

  此前,东北地区连续多日出现37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甚至比一些南方城市还要炎热。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温度则创下11年来的历史新高。有人怀疑,莫非全球气象发生了“南北颠倒”?更有人笑言,这是“2012”的又一个佐证。

  记者:从媒体报道的数据来看,气象真的“南北颠倒”了吗?

  杨贵名:从大气环流的特征来看,所谓气象的“南北颠倒”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偶尔出现北方比南方高一点儿的现象都属于偶然事件,但是这改变不了大的格局。另外,这种情况也不能叫做异常现象。夏天本来就是高温季节,华北、东北地区出现高温很正常,如果这时候的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那才叫异常。

  目前“四大火炉”还没有展现出威力,等到今后一段时间副热带高压控制了南方地区的高温,在其中心区域,特别是长江出口区域,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不成问题。这些气象的变化幅度,都是在科学可以解释的范围之内的。大家要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这不是老天出了什么异兆,也不预示着会出现什么灾难。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偶然事件?它们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杨:有时历史上出现的灾难性事件,可能跟自然科学里的某一门科学存在凑巧的地方,但这仅仅是凑巧,没有值得用科学去解释的东西。比如最近发生的用章鱼预测世界杯冠军的事情,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有人就愿意总结其中的所谓规律。真正了解科学的人就会明白,这些“规律”都是站不住脚的。

  当自然科学对某种现象尚未完全认识清楚的时候,谁都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当这门科学成熟以后,绝大多数观点都会被排除在外,最终可能只有一种观点被证明是科学的。目前大气科学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虽然我们对于其中的有些认识还不是那么深刻,但是我们总归是会认识清楚的。

  [较真]

  为什么预报

  总不如感觉的热?

  高温当前,气象部门公布的两个数据引起一定争议:就在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40.6摄氏度的当天,北京的地表温度最高达到了68.3摄氏度。有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这两个数据差距那么大?为什么预报中的气温总不如自己感觉的热?气象部门是否隐瞒了真实的数据?

  杨贵名:天气预报所说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不同。气温是指离地1.5米高的百叶箱里的温度,和地温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温度的差别一般叫做梯度,越接近地面,梯度递减就越明显。夏季时地表在白天比大气吸收的热量更多,而夜间冷却的速度却更慢,因此气温和地温之间差上十几摄氏度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气温的高低和人们感觉的舒适度是两个概念。比如在同样温度、同样风力的条件下,北方地区的湿度可能只有20%至30%,而南方地区的湿度却有70%至80%,这时候北方居民可就要比南方居民舒服多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天气预报中增加了舒适度指数、高温中暑指数和风寒指数等项目的原因。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