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能力低政策门槛低:高温天气不能低调应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应对能力低政策门槛低:高温天气不能低调应对

2010年07月07日 01:18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今天我的开场白非常地简单,一个字,热!

  (播放短片)

  乘客1:

  热,比我们那儿热多了,我感觉。

  乘客2:

  好像进了炉子里一样,有一种憋闷憋闷的感觉,心里边特别不舒服。

  记者:

  只有三分钟的时间,我们刚才磕下的这枚鸡蛋现在就已经有六成熟了。

  解说:

  阳光直射,闷热无风。昨天今天,北京、河北、河南、山东,不少地方的气温已经突破了40度,北京的地面温度最高竟超过了68度。来自气象部门的数据,这个时期,这个温度,历史罕见。看看高温笼罩的中国地图,伴随着炙热的阳光,闷热的空气,交通、医疗、供电、供水,还有户外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一时间从北往南,全国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政府,都同步进入了紧急应对的状态。

  (7月5日新闻)

  主持人:

  持续的高温下,广州、湖南、海南、河南等省交通处行和农业生产都受到影响,而大部分地区的酷热天气仍会持续。

  解说:

  建筑工地的工人,医院的应急供电公共交通的防暑降温。今天,北京市很多区域的气温继续突破40度,山东全省有个市发布的高温预警。36个观测站点的最高温度超过了37摄氏度,海南也发布了高温预警,局部地区高温38度,高温突破历史纪录的极限。广东省88个市县发布了高温预警,浙江8个县市拉响高温警报,发出最高等级红色预警的市县,气温达到了39.3度,而处于最北省份的黑龙江更是从6月份开始,就在不断拉响高温警报。6月10号,素有“冰城”之称哈尔滨,过高弃文就达到了37.3摄氏度,这在哈尔滨近50年来,整个6月份的气温史上排在了第二高位。2010年,这个刚刚开始的夏季,大半个中国就已经开始接受高温的考验。

  (新闻)

  持续高温让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出现用电紧张局面。漯河市电力部门启动供电应急预案,确保电力有效供应。

  解说:

  面对高温,很多地方用电量急速增大,在广州,全市的用电负荷已经接近广州电网的最高负荷,很难想象,如果广东的高温天气继续持续下去的话,电力供应将会面临什么样的考验,目前广东已经启动了今年夏天首轮错峰用电。而在河北,电网也是持续紧张,昨天,最高负荷已经超过了两千万千瓦,如果最高负荷达到两千二百万千瓦时,就只能对部分的工业企业实行有计划地限电。

  除了电,还有水。今天上午10点,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最新报告显示,昨天市区日供水量达到286万立方米,也创下北京百年供水史上最高纪录。很多人担心,7月才刚刚开始,这水这电,在今年,又将会经受什么样的考验?

  田万军(锡林郭勒盟太朴寺旗村民):

  今年浇了一回也不行,高温过于热,时间长不下雨,浇这点不顶事,莜麦都干了尖子了,小麦基本死完了。

  解说:

  城市在为创记录的水电紧张,而有些省份,农业也面临着干旱的考验。在内蒙古干旱日趋严重,事实上从6月初开始,内蒙古的平均气温就比往年偏高3到5摄氏度,连续的高温,让此时本该生长到50公分高的秧苗,现在只有10公分左右。6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发布今年首个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工地负责人:

  现在以后天气热了,我们把(工作) 时间给提早了,早上五点半开始,到十点半,下午可以晚一点,两点半到四点半,以防这种工人在这样的天气下会中暑。

  解说:

  面对高温,很多人在担心今年的夏天,很多地方政府也不得不提前启动应对措施。在广州,全市488个庇护站首次开启高温防暑措施,对于露天作业的工人,一些地方要求,高温时要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气温达到37度时,每天中午11点到下午4点,严禁露天,高强度体力施工,并组织专人巡回检查。今年的高温来得过早而猛烈,于是有媒体评论说,高温灾害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特有灾害类型。如今,应是转变对高温天气固有观念的时候了。

  主持人:

  对于高温天气的感受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却是复杂和多层面的,有气象专家说,已经不能简单地用自然现象来形容高温天气了,而是应该用灾害性天气。岩松,怎么看待这样一个表述上的变化?

  白岩松(评论员):

  既然你的开场白是一个字,我的回答是两个字,一个“高”,一个“低”。这种高绝不仅仅指的是气温高,气温是足够高了。如果要仅仅是几天气温高,他是一个间接性的灾害性天气,就属于它不一定直接给你带来巨大的伤害,但你要应对不利的话,是会带来灾难的。如果持续的高温,当然是灾害性的天气,包括旱情加剧,社会运行的成本等等。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高”是今年我这么多年做新闻当中少见的媒体及中对公众对高温高调关注的一次,包括像百度的搜索等等,从5、6月份开始,也是持续的上升。这种高调是我愿意看到的,因为说明我们是一步一步在去更靠近人的感受。

  但是同时在这种高调关注当中,你注意到了另一个字,就是“低”,这种低是由几个因素构成的,第一个你突然发现我们应对的能力很低。像跟洪水、旱情、地震等等灾害性的天气比较起来,它们都有一套很成熟的应对机制。但是面对高温的时候,你发现有点懵,到底该怎么应对,各个行业都不知道,连北京这样的城市,也是临时这两天要把高温费突然增加了,说明这是一个及时性的想法,不是一个预案的问题,这是一个“低”,我们应对的能力比较低。

  第二,相关的政策门槛等等都很低。比如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是全国总工会、卫生部、劳动部联合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是1960年,而且还是一个暂时的。就是防暑降温措施的这种暂时的应对,现在居然是暂时的,而且是1960年,而现在是2010年,也就是说足足隔了50年,这还不足够低吗?我觉得这一高,高度关注和门槛很低,应对能力很低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也许会推动下一轮的进步。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