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应转蛮对高温天气的固有观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时评:应转蛮对高温天气的固有观念

2010年07月05日 14:53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口本报评论员刘敏

  这几日,武汉持续高温天气,市民形象地称之为“桑拿天”。根据气象部门消息,即便是武汉最低气温,也曾一度接近30摄氏度,创今年新高。接下来几天,武汉将有阵雨光临,但气温基本不会下降,闷热天气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日。在全国范围内,无分南北,十余省区亦是热浪滚滚,中央气象台已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冬天冷,夏天热,一般被视作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这种温度的变化哪怕暂时超出了一定范围,给城市和市民生活带来了麻烦,也往往不会被认为是一个很大的、需要持续研究和关注的问题,至少不会与地震、洪水、飓风、冰雹等相提并论,后者明确地被归于自然灾害甚至是灾难之列。

  从气温与生活关联度来说,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饮水困难、田地干涸甚至人员伤亡,但只要它不转变成具有明确定性的旱灾,那么高温天气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偶然的气温异常现象,而不会被冠以“灾”的后缀。

  事实上,自从厄尔尼诺现象出现以来,世界范围的高温天气已经引起科学界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关注,一些研究指出,高温天气很可能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而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等相关。我们还要看到,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市居民对高温的感受以及高温对城市的影响,与在农村与郊区是不一样的。

  因此,高温天气有必要被视作是一种灾害。与地震、飓风等灾害不同的是,“高温灾害”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特有灾害类型。

  这段时间,媒体都在报道和关注高温,从这些报道里,我们看到了高温给生活带来的普遍困扰,也看到了一些市民“热中作乐”的城市即景。高温固然暴露了基础设施运作和城市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但相关部门都在紧张工作、积极应对,他们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市民也抱有足够的理解。

  虽则如此,在对待高温的观念层面,我们仍要指出,高温并不能变成对人的忍耐精神的考验,更不能成为意志品质的展现平台。有那么一段时间,战高温、冒酷暑被认为是一种优良品质,越是高温仿佛越能证明职业素质和某种社会精神,学习、生产和生活因而不会有任何调整。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应转变观念,高温酷暑天气连通着劳动者的权利问题,应被纳入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学习与工作作息亦应作出灵活且人性化的安排。

  高温以及寒冻天气,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生活的某种失序和混乱状态,安全事故问题以及生活的苦恼难免发生。正如无数事例所表明的,个体并非是自然灾害的直接承受者,完善的社会运作以及良好的城市管理,都可以减轻自然施加于人的影响和伤害。特别是在武汉这样气候特殊的城市,提升社会管理和应急能力,构建完备的御险体系,应当成为城市持续改善的方向之一。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