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启动了一个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计划,试图让断流30余年的母亲河永定河全线恢复水域生态。整个工程预计总投资170亿元,计划在2010年至2014年实施完成。永定河北京段长约170公里,平均摊下来,该计划平均每公里将耗资1亿元。(《潇湘晨报》6月29日)
再造永定河的规划气魄很大,北京市预期的溪流串联、循环往复的远景也很迷人。如果再发挥一点想象力,大概还能联想到燕京八景之“卢沟晓月”,“卢沟桥上月如霜”。遗憾的是,这些景象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170亿元的大手笔或可造出一条有水的人工河道,却未必能够让曾经滔滔不息的永定河恢复自然奔腾的天性。
几十年、数百年的人工改造自然河流,昔日跳脱、自由的永定河已经完全驯服于人类的摆布。今天很少人还会记起,这条北京地区最大的河流,还曾经有过一个“无定河”的名字。从“无定”到“永定”,可以见出人类活动对自然河流的巨大影响。一方面,这种影响固然有益于河流两岸的人类生产生活,从而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河流的过度干预,也使得断流干涸的河流不再滋润人类,而成为风沙的渊源、污水的归宿。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永定河上游河流水系纷纷建起水坝,267座水库就像一道道锁链,将河流整个生态系统改变了。一个事实是,流淌不息的永定河真的“永定”了,成了一种符号意义的虚拟存在。还有,永定河大兴、房山一线河道、河岸,已经建起14个高尔夫球场,初步形成了“高尔夫走廊”。作为耗水大户的高尔夫球场,浇灌草皮所用水源只能全部从地下抽取,对于极度缺水和已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北京来说,必然加剧水源短缺。
如此背景下,投入170亿元的“绿色生态走廊”规划,宏大的设想所赖以支撑的现实基础十分脆弱。首先,规划并没有立足于节制用水、涵养水源,而是依然在营造供人观赏、休闲的大面积水景。对于一个极度缺水的超级大城市而言,大面积水景并非最优选择。其次,规划没有具体说明水源来自何处,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大部分将利用再生水”,“同时还将建设雨洪利用工程,让雨水留在河道”的说法,语焉不详,不免让周边省份担忧,一旦工程建起来,会不会再度从缺水的邻省调水?
正如北京水问题专家王建所言,“天然河流的最大的特点是其弯曲性,水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在这种千变万化中产生多样性。人类的活动已经把这种自然美改变了。”如果我们没有对水环境、水危机有一个清醒的审视,没有对人与河流、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认真的反省,总是热衷于营造宏大的人工河流而不改变生活方式,则无论多大的投资,都注定不会找回那一条曾经波涛滚滚的永定河。胡印斌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博】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