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12”特大地震后,来自海内外的救援和帮助令灾区民众分外感动。九环线上的平武县响岩镇村民自筹资金,自己动手建起一个“5·12”地震纪念碑,据称是灾后首个地震纪念碑,上书“中国伟大”“人民坚强”等字。 中新社发 肖青 摄
中新网5月11日电 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地震灾区再次成为了外国媒体的报道焦点。法新社,《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地震灾区重建,并赞美了灾区民众百折不挠重建家园的勇气。
灾民勇气受赞叹
英国《独立报》以“废墟中的勇气:重返北川”为标题,报道了北川的重建情况。报道说,1年后重回北川,尽管地震废墟依然存在,但这里却充满了生机。“县城中心,花儿在开放,黄色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报道还说,地震一年后,灾区的民众生活得不错,生活气氛也很欢快。报道援引一名居住在板房中的北川人的话说,“住在这里非常方便,去年冬天也没想象的那么难过,在这里,你能感到一种强烈的团结精神。”报道同时也说,还有大量有待完成的工作。
报道说,路边有很多新住宅,有的非常漂亮。一些老房子得到了加固。5月12日当天在北川会有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报道了四川灾区民众的重建精神。在这篇以“一年后,中国地震幸存者们挣扎着站起来”为题的报道中,该报记者讲述了一名在地震中失去儿子,自己险些瘫痪的映秀镇人重新走上生活之路的故事。“在四川地震重灾区,人们正努力恢复他们的生活,重建被毁坏的家园。”报道说。
重建工作有条不紊
报道还特别提到,尽管地震的悲痛依然存在,但中国政府在灾区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灾区重建和失业灾民的再就业。而这些用于道路、桥梁、房屋及其他公共设施的投入正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
报道说,成都今年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3%,是中国全国同期经济增长的两倍多。到5月初,四川已经盖好了百万套农民住宅。报道引用联合国高级官员的话说,中国的重建速度确实要快于他之前工作过的灾区。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对震后周年的一篇报道标题则围绕地震灾区的就业问题展开。报道称地震废墟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一些被采访者认为,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找一份工作不会很难。重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重建一所中学。《今日美国》的报道也说,灾区的经济情况正在全面恢复。
法新社,路透社等媒体的报道回顾了一年前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报道说,地震动员了全中国的力量,而中国政府迅速而有效的救灾行动集合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力量,使得地震造成的损害大大减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