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2日电 共同社发表评论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各党代表本届国会首日提问之前突然宣布辞职,这一时机显得过于唐突。安倍不久前曾许下继续让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进行供油活动的“对外承诺”,但今天却“临阵脱逃”匆匆为政权拉下了帷幕,这几乎可以说是撒手不管。安倍恐将难逃“不负责任”的指责。
评论认为,参议院选举的惨败最终成为安倍政权的致命伤。去年9月安倍执政以来,总是先提出构想,但却缺乏实际内容,这种“口号政治”最终走投无路。
安倍政权期望实现政治主导、官邸主导的执政方式。但由于安倍缺乏领导能力,也未能很好掌握这种方式,多次出现不够成熟的应对,导致其愿望中途而废。作为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安倍没能充分把握新老交替和打破旧弊端的机会,这一责任也相当巨大。
共同社认为,安倍政权最大的特征恐怕就在于“模糊战术”。
“模糊战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安倍在小泉纯一郎政权遗留下来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安倍始终采取模糊战术,表示“是否进行了参拜无可奉告”。
“模糊战术”在参议院选举中颇为显著。在提高消费税的问题上,在野的民主党主张维持现有税率,而自民党却没有拿出明确的见解。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破釜沉舟以“在野党过半数”为胜负线去迎战参议院选举。相比之下安倍却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决意。可以说安倍未改“话多却不明确”的习惯,正是这种暧昧的应对措施导致政权失去了势头。
但在《反恐特别措施法》的延长问题上,安倍罕见地表示“以职务为赌注”,一反常态准备背水一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最终使安倍失去了的首相职位。
安倍主张的“摆脱战后体制”这一目标本身也非常模糊。他提出的“建设美丽国家”的概念也欠缺具体内同,反而让更多人感觉政权形象似乎回退至战前时期,效果适得其反。
参议院选举惨败之后,安倍仍然坚持继续执政。在对政权正当性的批评风潮之中,安倍选择革新人事,改组了内阁。但是,仅仅一周之后前农林水产相远藤武彦便引咎辞职,给了安倍当头一棒。安倍在身心两面似乎都受到了巨大打击。
力争官邸主导的安倍政权积极运用首相助理制度以及有识之士会议,并主导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人事安排。这些举措如果运用得当有可能提高凝聚力。不过,安倍政权没能明确政策的优先度,首相助理等与内阁成员的争权也使这些想法胎死腹中。如果安倍政权能进一步精炼政策课题,也许也不会陷入政府机能不全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