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5日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称,2007年是东亚合作历程中的特殊年。东盟迎来40周岁生日,“10+1”和“10+3”合作刚满10周岁。1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出席在菲律宾召开的一系列东盟峰会及第二届东亚峰会。温总理此行,可谓“东亚和谐之旅”。文章说,东亚合作是塑造“和谐东亚”的主要推动力,而东亚合作需要和谐的角色分工。经过10年探索,东亚合作的基本框架已逐渐明晰,各方角色定位也日渐明确。
文章指出,东盟将长期担当主导东亚合作之车的“驾驶员”,它为东亚合作设计方向、左右进程、协调关系。东亚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导致东亚大国均无法主导东亚合作,只有“不是任何大国的潜在竞争对手”的东盟,能成为各大国共同接受的主导者。
文章说,按照东盟的设想,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这3个“10+1”将联合构成未来的东亚共同体。10年来,3个“10+1”在进程上出现了差距。中国+东盟成为东亚合作的最有力推动者,堪称支柱。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进程走在前面。韩国和日本虽然也在努力,但国家意志和自身条件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两个自贸区的进展。好在受到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进展的刺激,他们正在加速与东盟谈判建立自贸区。
文章强调,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合作最终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比较而言,中日韩所代表的东北亚合作,在机制建设上远远落后于东南亚的地区合作,而且最容易受政治因素的制约。譬如,2005年中日韩三方峰会因日本问题而未能举行,引发国际舆论一片悲观。去年10月,中日双方为改善和发展关系创造了条件,今年的中日韩峰会随之解冻。
文章认为,相对成熟的“10+3”机制是东亚共同体建设实实在在的平台,是主渠道。而东亚峰会显然还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是战略对话的务虚平台,是“10+3”的重要补充。对于今年的“10+3”峰会,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说:“中方将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东亚合作的思路和主张,强调以2007年“10+3”合作10周年为契机,做好未来战略规划,进一步巩固“10+3”在推进东亚合作、建设东亚共同体进程中的主渠道地位。”这就非常明确地点出了中国对“10+3”合作的立场。
文章说,东亚合作的共识是开放、包容,即“开放的地区主义”。但如何开放?对谁开放?怎么开放?仍是关键问题。中国前驻联合国大使秦华孙曾指出,区域内外国家的关系是影响亚洲区域合作的八大关系之一。譬如美国,既非“10+3”成员,也无缘东亚峰会,感觉被排斥在东亚合作进程之外。为此,布什总统在去年提出建立“亚太自贸区”的构想。有日本媒体评论说,美国此举的真正目的是介入东亚经济合作,塑造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新秩序。
文章称,因此,参与东亚合作的各方应该认识到,出于多赢的考虑,着眼于建设“和谐东亚”与“和谐亚太”,东亚合作是必然选择,但不是惟一的选择。一个相对成熟的东亚合作,应该进一步与更广阔的亚太地区相结合,实现跨地区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