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本刊记者/李杨(发自韩国)
从1970年,韩国经济开始起飞,但整个乡村环境依然十分落后。1970年时乡村的80%还是茅屋,农民80%还在油灯下生活。
重视乡村发展的韩国总统朴正熙,1969年视察水灾灾区时,偶然发现一个村子非常光鲜。村民在没有政府支援的情况下,自发拓宽马路、改良屋顶、整顿围墙。朴正熙由此得到启发,在农村建设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是唤起村民的自觉,必须提升农民自助精神和合作精神来开发农村。自此之后,“勤勉、自助、合作”成为“新村运动”的基本精神。
韩国“新村运动”初期虽是政府主导,但政府给农村的实际支援并不很大。研究韩国“新村运动”14年之久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水山对本刊说,1970年,韩国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不过是平均为每个村庄免费提供300袋水泥。平均下来,相当于大约对每人支援人民币32元。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三农”问题专家解安最近访问了韩国。他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目前中国搞新农村运动与当年韩国搞“新村运动”的社会背景极为相似,都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业人口多。韩国经过“新村运动”成功地解决了这两大问题。解安因此认为,在缩小城乡差距和推进城市化的问题上,韩国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而现在,在韩国,“新村运动”其实已经渐渐淡出韩国社会的议论。一些年长者对“新村运动”的记忆也仅限于一首歌。“黎明的钟声响起,又一个清晨破晓,让我们起床,建设新村……”这首由时任总统朴正熙作词作曲的歌,响彻韩国1970年代的乡村。
庆尚北道新村服务课课长金泳文说,“新村运动”刚开始时,各地政府都设有新村课。后来,随着“新村运动”逐渐转入民间,上世纪80年代初,各地的新村课纷纷取消了,只有庆尚北道至今还保留着。
金说,他最近听说很多地方政府现在又纷纷想重新恢复新村课,并且已有部分地区开设了“新村运动”研修院,其中有政府举办的,也有个人举办的,专门培训外国进修者。目前韩国的“新村运动”渐渐变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
金泳文很看好自己的工作前景,他打算在新村服务课中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新村出口的部门,“把新村运动经验向全世界后开发的国家推广”,现在,“泡菜、跆拳道、新村运动成了韩国的三大品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37期,总第2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