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撂下外交主攻医改 若通过将"创造历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奥巴马撂下外交主攻医改 若通过将"创造历史"
2010年03月20日 06:45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再度推迟访问印尼澳洲,留在国内全力推动医疗改革法案,该法案将使95%美国人看病无忧

  ●在历经一年的立法波折后,奥巴马力推的“全民医保改革”案即将在国会面临最后的表决。

  ●美政府推动的历史性的“医保改革”将给美国3200万无医保者解决看病难问题,使得医保几乎覆盖全体美国人。

  ●为推行全民医保,美国中产阶级将获得税收减免,针对贫困群体的医保救助计划也将扩大。

  综合新华社电 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决定,将原定于本月对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访问推迟至今年6月进行,以便自己能留在国内全力推动医疗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该医改法案将使全美医保覆盖率升至95%左右。

  众议院即将表决最终案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说,奥巴马对推迟访问印尼和澳大利亚感到失望和遗憾,但是他已经告诉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医改法案至关重要。吉布斯说:“总统认为,他现在应该呆在华盛顿把这件事完成。”奥巴马此前已将访问日期从18日推迟到了21日。

  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领导人18日公布最终版本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并计划21日安排众议院举行投票。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众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霍耶当天在国会公布这一法案。

  将创造历史的医疗改革

  佩洛西说,这一法案代表进步,一旦通过,将创造历史。霍耶说,他相信,众议院能在21日通过这一法案。

  当天公布的最终版本法案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参议院去年12月通过的医改法案和国会民主党人旨在修正参议院法案部分内容的“预算协调”法案。由于民主党方面承诺在投票前给予国会议员及民众72小时时间评估法案内容,众议院最早要到21日才能就此举行投票。

  同一天,美国国会预算局也公布了最终版本的医改法案预算评估结果,从而为国会众议院在本周末就该法案进行投票创造条件。

  白领得减税穷人得救助

  国会预算局说,该法案在生效后的第一个10年内有望使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减少1380亿美元,在第二个10年内减少约1.2万亿美元。同时,法案在生效后第一个10年内将耗资9400亿美元。国会预算局说,通过向中产阶级提供税收减免及扩大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医疗保险救助计划覆盖范围,医改法案将使目前3200万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获保,从而使全美医保覆盖率升至95%左右。

  今年1月份,民主党人失去参议院“绝对多数”席位后,奥巴马医改计划陷入僵局。尽管民主党人依然保持参议院简单多数地位,但已不再具备可防止共和党人采用阻碍议事程序的60票多数。

  不过,民主党人并未就此放弃,希望通过“预算协调”这一特殊立法程序使医改法案获得通过。在这一程序下,只要得到简单多数、即51票支持就能使法案在参议院通过。

  - 舆论

  美国媒体激辩“改革成本”

  就改革带来的财政赤字问题展开论战,《纽约时报》呼吁妥协

  面临提案者的沮丧、反对者的质疑,各方应该摒弃分歧,都应具有妥协的意愿和良好的态度,毕竟美国确实需要一个全面的医疗改革。

  最终版本的“医保案”终于出炉,美国各大媒体18日对此展开论战,医疗改革的成本问题为焦点之一。

  《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表达了对医疗改革的支持,同时希望两党摒弃分歧共同协作通过最终医改案。社论称,对参议院版本的温和修改是可以理解的,那些在国会中试图抵制“医改案”的一些自由派人士应该意识到,这是目前在经济衰退中,可能获得通过,并带来最大利益的“医保案”。一些对财政预算斤斤计较的鹰派也必须认识到,这个“医保案”也可比其他选择更能在最近几年持续减少财政赤字。

  但《华盛顿邮报》则对“医改案”减少赤字的说法持保留态度。该报称:“预算办公室长达25页的报告预计今后10年,将减少1380亿赤字……但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艺术性,而不是科学性的。”该报认为,很多专家都对这个数字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因此不能肯定地说“医改案”会减少财政赤字。

  《华尔街日报》也发出疑问:“这个医改案要花这么多钱,怎么减少赤字呢?”该报还引述共和党议员的说法,对“医改案”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出了质疑,这些议员认为,“医改案”对私营保险公司的限制等将会削减就业机会,并降低工人工资。

  但《纽约时报》提醒民众,面临提案者的沮丧、反对者的质疑等,各方应该摒弃分歧,“都应具有妥协的意愿和良好的态度,毕竟美国确实需要一个全面的医疗改革。” (张乐)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