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来了
“请绝对不要接近海边。请务必遵守这一点,不要马虎大意。”2月27日地震发生后,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迅即向国民发出警告,“海啸是很恐怖的,不要乐观地认为第一波过去就可以放心了。”日本政府迅速撤离了相关沿海市县的67万民众。
据中国海啸预警机构测定,自28日凌晨起,海啸相继影响汤加、澳大利亚、夏威夷、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尼、日本、菲律宾、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沿海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
由于海啸能量衰减比较明显,再加上沿岸各国“严防死守”,并没有造成骇人景象。而在智利国内,地震引发的海啸却沿岸奔袭,实实在在带来大灾难。
举世闻名的复活节岛和鲁滨逊·克鲁索岛受到冲击。前者有6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千年以降,谜团未开;后者就是英国名著《鲁宾逊漂流记》中,男主角流落的小岛。
在相距康城10公里的小镇彭科及周边村镇,海啸卷走不少房屋,把船只“抛入”城区,伤亡人数大幅增加。彭科的居民卡洛斯·帕尔马和家人拼命跑上山,眼睁睁地看着6米高的海浪冲走一切,除了身上穿的,什么也没有留下。
总统巴切莱特下令在复活节岛进行局部疏散,紧急撤走在低地居住的民众。同时,智利政府派出2艘运载有救援物资的船只,到克鲁索岛救灾。智利国防部长弗朗西斯科·比达尔承认,因为搜集的数据不准确,海军没有及时发布海啸预警,令数百人猝不及防,在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中丧命。
“悲剧我们共同承受”
在外界看来,智利政府对灾难的应变能力仍然值得称许。
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半小时,总统巴切莱特抵达国家救灾办公室,与民防官员会面;9时搭直升机前往灾情最为严重的康塞普西翁,与地方官员会面。2月28日召集内阁紧急会议,随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正在工作,面临艰巨任务。”这位女总统说。
2006年1月15日,巴切莱特当选南美洲历史上首位女总统。在同僚眼里,巴切莱特是一位坚强而有魄力、工作不知疲倦的女性。她曾两次结婚,却都以分手告终,独自抚养3个子女,而且毫不掩饰其中一个孩子是非婚生的。2008年以来,巴切莱特借助巨额经济刺激方案有效应对经济危机,收获大约80%支持率。
到今年3月10日,巴切莱特的任期就要满了。根据宪法,智利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任期4年,不得连任。
“遭遇(这样震级的)地震,毫无疑问我们无法排除会有更多伤亡。悲剧我们共同承受。”巴切莱特表情严肃而坚定,“政府系统仍在发挥作用。民众应保持冷静。我们正全力以赴,任何新信息我们都将及时公开。”
设在英国的国际援助机构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表示,智利政府“很有能力”,智利地震后的情况应该不会像上个月海地地震一样糟糕。
海地政府估计,地震致死大约30万人,但实际死亡人数难以准确估计。智利死亡人数现已超过700人。随着搜救展开,这一数字势必攀升。但智利震中周围地区人口较少,而海地震中靠近人口稠密区。
另一方面,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军政统治,也承受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智利政局一直摇摆,但经济发展的步伐却并不缓慢。2007年智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了9000美元大关,成为拉美地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经济自由透明度还连年排名拉美第一。海地则是西半球经济最落后国家之一。
连锁反应远比地震可怕
2月28日早晨,康塞普西翁市下起冷雨,气温降到10摄氏度。
“大多数居民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帐篷,这里的情况太糟了。”一家中资公司的职员张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灾民开始失去耐心,打砸抢现象严重。当天,总统巴切莱特签署命令,派遣军队进入康城,维持当地治安,同时在马乌莱地区和比奥比奥地区实行宵禁。
这座城市已不太像是一座城市,而仿佛是一个危楼爆破后的工地。即使是那些看似完整的建筑,内部结构也已被破坏,有些楼只有外壳,有些建筑则整体坍塌。
到目前为止,在这里还没有看到国际救援队的身影。
面临饮用水和食物的极度短缺,灾民们等不急了。抗震经验丰富的智利政府没有预料到在重灾区救援工作比想象中的更困难,而连锁反应远比地震本身要可怕得多。
2月28日,民众开始哄抢街边商店。港口塔尔卡瓦诺一处批发市场也遭上千人哄抢,一度发生枪击事件。同一天,圣地亚哥的卡洛斯·翰达也和朋友一起到超市“搜东西”,但首都局面很快得到控制,救援物资发放也比较顺利。为加快救援速度,圣地亚哥机场已部分恢复运营。
3月1日,康城的人们涌向市内损毁的超市,见什么抢什么,除了生活必需品,连电视等家用电器都被搬走。当地电视台拍下了这一幕:一名男子背走了大冰箱,一个女人手持抢来的几卷卫生纸茫然地站在超市门口。店员没办法制止,只能叫来警察。灾民却抱怨商店囤积居奇。军队使用催泪瓦斯和水枪驱散哄抢者,而有人则纵火反击。恶化的治安状况,甚至使救援工作被迫中断。
为了生存,街头斗争,持续混乱让人们想起了智利电影大师帕特里西奥·古斯曼拍摄的纪录影片《智利之战》,真实记录了上世纪70年代初的智利政局。
人祸与天灾导致的悲剧,有时并没有清晰的差别。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在康城开设店铺的华人这几天也都闭门歇业了,一些人守在残损的店里,防止有人哄抢。
3月1日,智利政府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出援助请求。总统巴切莱特说,智利眼下需要野战医院、临时桥梁、淡水净化设备以及灾情评估专家,愿意接受外国在这些方面的援助。地震后,多国领导人曾提出向智利提供援助,但智利政府一度表示,要等到灾情评估结束后再决定是否接受援助。
“不得不承认,与海地强震相比,有规模的国际救援在智利展开得太迟了,物资在地震发生36小时后仍未抵达。毕竟是大灾难,我们无法自己解决问题。” 《信使报》网站一篇评论写道。
3月1日,联合国从纽约和日内瓦向智利运送了几十部卫星电话,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也已向灾区紧急调拨30吨食品,目前正在邻国厄瓜多尔随时准备运往智利灾区。
国际援助纷至沓来。当天,阿根廷医疗队抵达圣地亚哥,这是地震后出现的第一个国际援助医疗队。巴西总统卢拉成为第一个访问震后智利的外国领导人。中国政府也向智利提供了1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
据智利政府初步统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财产损失在1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之间,相当于智利国内生产总值10%至20%。铜产业是智利的支柱产业,但受地震影响主要铜矿都已经停产,这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
地震让候任总统皮涅拉“提前”进入角色。过去几天,智利现政府与他失去了联系。事实上,2月27日他就前往康塞普西翁了解灾情。
亿万富翁皮涅拉当选后曾承诺,在4年内为智利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使得智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到1.2万美元,如今皮涅拉有了更严峻的新课题。
3月2日,康城交通仍没有恢复,大部分地区的水、电和通讯没有恢复,加油站也没有油。很多超市、药店、加油站都受到哄抢。街上出现了高压水车、防暴车和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以及手持防暴盾牌的防暴警察。
巴切莱特承诺向灾民免费发放救援物资,逐步恢复供电供水和交通通信。她宣布,灾民可到当地大型超市免费领取生活必需品,政府部门将监督发放过程。军队和警察将向民众分发食品和饮用水。智利内政部部长帕特里西奥·罗森德也许诺,今后几天内该市将恢复供水供电。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