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高官谋杀案涉嫌女特工可能整容"消失"(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哈马斯高官谋杀案涉嫌女特工可能整容"消失"(图)(2)
2010年02月22日 13:47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人计”接近暗杀目标

  亲手引爆“汽车炸弹”

  据摩萨德内幕人士披露,佩妮洛普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个巴解组织支持者,并成功接近了萨拉马,和他成了朋友,他们甚至还在同一个游泳池中游泳。目前不清楚佩妮洛普是否利用“美人计”和萨拉马上过床,但当她显然掌握了他的每日行程后,另一名摩萨德特工用彼得·斯克里维的假名飞抵贝鲁特市,住进了一家旅馆,接着他从当地的汽车租赁公司租赁了一辆大众轿车,斯克里维将大众轿车开到一个秘密车库,在车中安装了45公斤重的炸药。当斯克里维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就立即飞离了黎巴嫩,第3名摩萨德特工随后将这辆装着炸药的大众轿车开到了距萨拉马公寓100米远的马路边上,佩妮洛普从自己的公寓窗口就能看到这辆汽车。

  1979年1月22日下午3点半左右,萨拉马在4名保镖的陪护下,乘着一辆雪佛兰旅行车离开了自己的公寓,当他们的汽车驶过那辆停在路边的大众轿车时,大众轿车突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萨拉马和他的保镖当场被炸身亡,这场爆炸还“殃及池鱼”炸死了4名路人——包括一名德国修女和一名英国学生,此外另外18名路人也被炸伤。尽管一些报道称大众轿车中的炸弹是由定时装置引爆的,但据摩萨德内幕人士称,这枚炸弹其实是由佩妮洛普在自己的公寓中遥控引爆的。

  这场炸死萨拉马的暗杀行动震惊了整个世界,在爆炸的青烟还没有散尽时,没人注意到佩妮洛普已经悄悄离开了她的公寓。从那以后,佩妮洛普的下落一直都是一个谜。

  也有“美女刺客”出师不利

  误杀无辜锒铛入狱

  和佩妮洛普的“完美一击、全身而退”相比,另一名摩萨德“美女刺客”帕特丽西娅·罗克斯伯鲁就没有这么幸运。帕特丽西娅是一名南非人,她的原名叫做西尔维娅·拉菲尔,她的父亲是一名犹太人,母亲是一名基督教信徒。帕特丽西娅是在读了莱昂·尤里斯的著作《出埃及记》后对以色列开始感兴趣的,她在上世纪60年代初来到以色列当了一名英语教师。正是那时她被摩萨德相中,然后接受训练成了一名女特工。1969年,年轻貌美的帕特丽西娅曾以“美人计”俘获了英国记者乔恩·斯万,并作为他的摄影记者陪他采访了许多中东国家的要人,替摩萨德刺探到了许多高级机密。

  但帕特丽西娅后来参与了在挪威利勒哈默尔市针对萨拉马的未遂暗杀行动,并搞错身份误杀了摩洛哥裔服务员阿赫曼德·布奇克希。帕特丽西娅被挪威警方逮捕后,挪威法庭判处了她5年半的有期徒刑。最后她回到了家乡南非,以拉菲尔的真名和自己的丈夫生活在一起。2005年,67岁的帕特丽西娅死于了癌症,她的前摩萨德同事在以色列为她举办了一个英雄般的葬礼。

  “短剑”小组6名女特工

  都是“特工中的特工”

  涉嫌刺杀哈马斯军事组织领导人马巴胡赫的女刺客“盖尔·福利亚德”在迪拜酒店中的活动情况,都被该酒店的监控摄像机拍录了下来。调查人员相信,“盖尔·福利亚德”是摩萨德特种分队“短剑”小组48名特工中的6名女特工之一。“短剑”小组成员都是“特工中的特工”,他们接受的训练包括徒手搏斗、武器使用、高速驾驶汽车和摩托车、追踪术等。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摩萨德负责人梅尔·阿米特就在一份文件中为‘短剑’小组女特工定下了一套一直沿用至今的行为规则:“现代情报史充斥着女特工用性作为武器报效国家的故事……这不仅仅是指一旦需要,你必须和某个人上床……”

  对于“短剑”小组的特工来说,加入“短剑”就如同加入了一个家庭,这个家庭会尽一切力量保护他们的安全,而一旦需要,他们也必须以任何手段来为这个“家庭”效劳。

  迪拜暗杀案惟一女刺客

  可能整容从此“彻底消失”

  “短剑”小组历史上另一名著名女特工名叫谢丽尔·本托夫,她的特工代号叫做“辛迪”,谢丽尔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她到以色列学习希伯莱语时和一名以色列特工坠入爱河,并自愿加入了摩萨德。由于谢丽尔的智商高达140,她被邀请加入了“短剑”小组。当谢丽尔被上司问及一旦任务需要,她是否会和一个陌生人上床时,谢丽尔回答称:如果任务的成功需要依靠她施展“美人计”,那么她将不在乎和陌生人上床。

  1986年,谢丽尔由于施展“美人计”诱捕了向《星期日泰晤士报》泄漏了以色列核武计划的迪莫纳核研究中心前技术人员莫迪凯·瓦鲁鲁而一举成名。

  对于刺杀马巴胡赫的“短剑”小组女特工“盖尔·福利亚德”的下落,摩萨德内幕人士称,她此后将彻底消失,她可能会接受高科技整容手术,彻底改变自己的容貌。以后几个月,没有任何人——包括她的丈夫、男友或家人会被允许和她进行联系。但他们都知道,她现在已经成了摩萨德的女英雄。 木子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