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对于平民百姓,莫哈维沙漠中的尔湾堡美国陆军国家训练中心,是个神秘莫测的地方,在这方圆1000平方英里的沙漠中,美军如何打造自己的士兵始终是个谜。为了揭开尔湾堡训练中心的神秘面纱,《侨报》记者日前在尔湾堡探营,深入美军训练现场12小时,眼界大开。
从加州走向“伊拉克战场”
由老兵戴勒(KEN DRYLIE)当向导,周一一早记者戴上钢盔跳上悍马战车,从加州的尔湾堡美军训练中心出发,向无边的莫哈维沙漠纵深处疾驶。
悍马战车在沙漠上行驶几乎不需有路,实际上荒漠之中也没有什么路,车不过是沿着前面的车辙印走。远处偶尔可看到几只土狼和撞毁了的车辆,天边不时有阿帕奇战斗直升机低空掠过。
莫哈维沙漠的地理、气候环境与伊拉克很像,只是伊拉克夏天更热些。据在伊拉克战场上服过役的士兵说,那里的气温有时可高达150华氏度。当然,莫哈维沙漠中的沙尘暴与伊拉克的沙尘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荒漠上地形很复杂,有戈壁、山谷及干涸的湖泊,沙土和岩石组成的沙丘随处可见。除了一些适合沙漠生长的低矮草丛外,一路上似乎再没看到其它植物。
20分钟后,地平线尽头隐约看到蓝色的圆圆尖尖的清真寺屋顶以及周围的一片村落。再向前走,看到了路牌,写着阿拉伯语的路牌。车轮下逐渐有了“马路”,一座名叫MEDINA WASL的“伊拉克村镇”也在眼前了。
这座小镇有两条十字交叉的马路,十字路口中央矗立着一座从伊拉克运来的神像,小镇中心有宾馆、饭店和医院,镇内的人身着阿拉伯人的服装在店内店外忙碌着。
小镇的街道上到处是贩卖蔬菜、牛羊肉及面包和粮食的店铺,偶尔也会遇到推着手推车,叫卖洋铁皮器皿的小贩。围着头巾的妇女操着阿拉伯语向游人推销各种食物、鲜花以及特有的工艺品。每条街道上都能看到背着AK-47冲锋枪的伊拉克警察,镇上的人都讲阿拉伯语。若不是墙壁上的弹洞和街边随处可见的弹壳,人们不会意识到已经进入了“战区”。
“实地”体验巷战八分钟
把悍马车停在镇外“美军控制区”,我便和老兵戴勒进镇“闲逛”。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震耳欲聋,惊心动魄!戴勒急忙示意记者跟他登上镇中的一处二层楼房。
隔着窗户,记者看到一辆在镇上“巡逻”的美军战车被“敌军”的“路边炸弹”炸翻在马路边,几名被炸断四肢的美国兵倒在地上哭嚎,被炸断的残肢横七竖八散落在街边,一名士兵的断肢股动脉向外喷着鲜血。
此刻小镇秩序大乱,人们冲进建筑物躲避,警察立即准备应对敌军狙击手的袭击。
约1分钟后,美军装甲车、运兵车和一辆救护车忽然从沙漠中出现,赶往“遇袭”地点,在强大火力掩护下,美军救援人员冲到伤员身边实施止血急救,然后立即将“伤员”抢救上装甲救护车。在数分钟的救援过程中,远处的二层楼建筑物中不时飞来“反美武装”的火箭弹,抢救伤员的现场附近爆炸声不断。此时,四面八方任何地方都可能射出冷枪。
美军士兵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冲出装甲车,在小巷中清剿“反美武装”。他们几乎搜查了所有可能藏有“敌军”的房屋,偶尔还会遇到“敌人”的阻击。
在约8分钟内,救护人员将伤病抢救上车,然后撤退到相对安全的沙漠中联络直升飞机增援。美军直升机看到沙漠中导向的烟雾后立即赶到,将伤员送往战地医院,经紧急处理后,伤员再乘坐直升机飞往后方的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老兵戴勒一生戎马不后悔
老兵肯·戴勒1979年高中毕业即参军入伍,开始了军旅生涯,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兵。今年4月,他在军中服役的时间将整整30年,他很满足,从未后悔过。
在过去30年中,美军至少经历了上世纪末的海湾、波黑战争和本世纪初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可老兵戴勒从未上过战场,他所在部队最远的驻防阵地是夏威夷。
戎马一生的老兵却未上过战场,为此2003年戴勒从现役转为后备役时曾向部队首长表示过遗憾。没想到首长却反过来安慰他说,不用说抱歉,毕竟夏威夷也是要人驻守的嘛。
戴勒出生在洛杉矶县华人聚居地天普市,他祖父在世时在柯维纳附近拥有大片棉田。大概是受祖父的影响,戴勒喜欢田野、喜欢空旷的沙漠和其中的野生物。
戴勒的家正好位于洛杉矶市和尔湾堡的中间,向西70英里是喧嚣的大都市,向东70英里是荒漠中的美军训练中心,他每天开车东行上班,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未厌倦过。他知道盛夏荒漠中的土狼聚集在什么地方饮水、春天哪片沙丘的野花最茂盛,他总是随身携带两台专业相机,随时准备捕捉沙漠中的美景。
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戴勒在执行任务的路上遇到了莫哈维沙漠旱龟——一种濒危珍贵的受保护动物。为了避免这只小动物在军车、坦克出没无常的沙漠上发生意外,戴勒脱下刚刚新买的昂贵衬衣,将这只小动物拖到了安全地带。戴勒解释说,这种珍稀动物不能用手碰,因为人手上的细菌或病毒会威胁旱龟的生命。
中午时分,记者和老兵的悍马车停在了“伊拉克”的另一个村镇MEDINA JABAL。在当地“美军控制区”大嚼着士兵制作的牛肉汉堡时,记者和老兵的话题又回到了战争上。
好莱坞专业公司设计“战场”
美国军事训练基地近来推出“情景演练”,追求逼真效果,强调境外战场文化环境中的实弹训练。为此,“好莱坞特效”成为军方打造士兵的有效手段。
洛杉矶东北百余英里外的莫哈维沙漠腹地,有一座被人称为尔湾堡的城镇,这即是美军训练中心所在地。近年来,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的需要,尔湾堡附近的沙漠上已建起了十几座伊拉克的村镇,那里是训练士兵在美国本土了解伊拉克战场的理想之地。
“训练中心已建设了40条训练内容不同的巷道,” 训练中心官员沃茨塔夫(JOHN WAGSTAFFE)介绍说。这些巷道的建设是请好莱坞的专业公司设计的,巷道内的建筑、树木、语言文字、流通的钱币及食物都要按照伊拉克的村庄内同样物品设计。“在这些村庄里照的像要和伊拉克的村庄里照的像无差别。”在这些巷道中居住的村民大多是伊拉克裔美国人,少数人是伊战后来美的伊拉克人。
这些巷道是巷战训练的理想之地,此外也是了解伊拉克文化的理想之地。“尊重伊斯兰文化是打胜伊战的重要因素,”负责设计训练中心伊拉克村庄的LEXICON公司文化事物主任巴娜哈伊(ALU BANARJI)说。伊斯兰教中的一些禁忌是西方士兵不了解的,如美国男士兵不可触碰伊拉克女子,即使是那位女子受了伤也不可以触碰。
训练中心的总指挥官哈格鲁夫(SAMMIE HARGROVE),去年12月才从伊拉克返回训练中心。他经常深入战区,目的是让训练中心的设施——那些村庄和巷道更“逼真”。他的哲学是,这些村镇越逼真,在这些“情景”中训练过的士兵就越容易适应伊拉克战场。
19岁的新兵兹莫曼(JESSE ZIMMERMAN)一个月后就要驻军伊拉克了。他说,这种好莱坞效果的训练场所让他增强了驻军伊拉克的信心。他的战友,已有五年军龄的萨普尔(RAYMOND SAMPLE)表示,这种逼真的训练即使对他这种在伊拉克服过27个月兵役的老兵也仍然很有帮助。
训练中心官员戴勒(KEN DRYLIE)说,这些巷道和村落可根据战争的需要随时改变,如果战略重心转至阿富汗,这些村落即可变成阿富汗的村落,当然最困难的事是要找到阿裔的村民。
训练村就像电影拍摄现场
美军训练中心的这些“伊拉克”的“村镇”和街巷,让人首先想到的是好莱坞影城中的各个景点和特效展示区。所不同的是,这些“村镇”的每一条街道、建筑物上及角落里都安放了监视器。
每位受训士兵从进入这些“村镇”起就受到了“监视”,这些士兵在每场巷战中的表现也都录制下来,作为现场训练后评比的资料依据。经过近一个月的巷战训练,士兵们都清楚自己曾“死”过几次,“死亡率”在增加还是减少。
村镇中每个人的“伤亡”情况都是有记录的。训练中心“村镇”街巷中的人群和士兵每人身上和头上都穿戴着特制的激光反应器,一旦这个村民或士兵被“击中”,这些激光设施马上就会“告诉”这位“伤员”以及部队的指挥官现场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场的其他士兵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这一突发情况作出正确的反应。
训练现场一个最震撼人心的场面:军车被炸后,“伤兵”股动脉会向外“喷血”。
表面看来,这仅是为了增加戏剧效果而已,可实际上,“伤员”流血的情况都由监控设施操控。抢救伤员士兵动作是否准确敏捷,都通过“伤兵”的“失血”情况反映在电脑上,现场的指挥官可通过电脑记录及分析资料对抢救伤员士兵的训练情况进行鉴定。
巷战现场带兵的指挥官麦克兹曼(MICHAEL S. MCSSAMENN)说,士兵现场的表现很难用A、B、C、D评定成绩,因为战场的情况千变万化,而保存生命是最重要的。这位曾在伊拉克打过仗的指挥官说,训练村里设计的巷战,被称为“综合伏击”,要比在伊拉克的士兵们遭遇的巷战复杂得多。
训练越逼真士兵越多受益
在“巷战”现场建筑物后面,有几位残肢断臂的“伤员”,他们正在一座简易的凉棚下休息。这些伤员的四肢残缺不全,血肉模糊,有一位“伤员”的双手手指也缺了好几个。可他们有说有笑,丝毫没有痛苦的感觉。
现场带兵的长官介绍说,这里是“巷战”的化妆室,几位断指断肢的“伤员”都是残疾人,他们的伤残是源于以前的车祸或其他意外事故。
一位穿便装的年轻女子穿梭在几位伤员之间,忙着处理“伤员”的“伤口”。这位金发碧眼的女子是一位化妆师,因为她长年跟血水打交道,因此得了个绰号叫“BLOODY GIRL”。
这位化妆师正在为一名双腿残疾的“伤员”化妆。她把“血”水涂在“伤兵”的脸上、身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伤兵”两条“断掉”的大腿上暴露出来的“血管”擦干净,再重新涂上新鲜的“血”。这位女化妆师干得一丝不苟。
这位追求完美好莱坞特效的化妆师说,逼真才能让未上过战场的士兵感到震撼,练兵场上的震撼能让他们在战场上克服恐惧感,更快地适应真实的战场。
训练成本问题难倒新闻官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事训练都是保密的,可美军训练中心的军事训练却对全球媒体开放。而且该中心还偶尔接待一些公众的访问。为什么?
训练中心的新闻官回答这一问题时很自豪,其一,因为训练中心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训练中心如何运作纳税人有权了解;其二,在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的士兵,是人民的子弟,他们在被派往前线之前是否接受了足够的训练、接受了什么形式的训练人民有权了解。
“如此庞大的训练中心,每年的花销多少?”记者又问。
新闻官吞吞吐吐,半天答不上来,最后决定转天请示上级,让他们给出令人信服的答复。 训练中心官员沃茨塔夫第二天回了电话,但仍是含糊其辞,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他只解释说,每个到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的军事单位来回的运输费用是最大的一笔开支。
背景资料
美军训练中心探密
尔湾堡美军训练中心必须遵守陆军“作战训练中心程序”以及美国武装力量司令部章程。该训练中心可为重型旅和营特遣队提供真实的战场,其训练项目范围从非战争军事行动到战争军事行动。精选轻型营特遣队、特种作战部队和美国空军战术空地支援单位等军事任务也被整合在该训练中心内。训练中心的重要任务是对训练表现的反馈和评估,该中心可为轮训单位提供多媒体组成的行动回顾和训后综合评估报告。
训练中心有一个专门的敌对部队,也称为假想敌,“冷战”时期,这个部队采用仿苏式装备和战法,穿戴前苏联样式制服,他们由军队里精选出的最佳步兵、坦克兵及炮兵组成,当时被称为“红色尖刀之星”。
“冷战”结束后,美军重新评估“假想敌”,今天的假想敌部队装备了无人驾驶侦察飞机、夜视镜和能够干扰GPS信号的干扰发射机等,这支部队不仅具有卓越的常规作战能力,而且还具备很强的非对称作战、巷战和近战能力。现在的假想敌部队是由陆军第11装甲骑兵团充当。
训练中心的核心机构是行动组,它决定如何向受训单位提供真实战况以及训后为战士、干部和各级参谋提供反馈资料。行动组的观察操控员为每次轮训行动提供600页的行动回顾报告。行动组内有约700位战士,其下属单位包括:旅司令部(代号野马)、装甲骑兵单位(代号眼镜蛇)、火力单位(代号龙)、陆航单位(代号老鹰)、支援营(代号淘金者)、司令部参谋部(代号蜥蜴)、空军行动单位(代号乌鸦)、合成战力训练单位(代号蝎子)、特种营(代号缠绕藤)、步兵单位(代号毒蜘蛛)、设备信息系统单位(代号雕)、炮兵单位(代号狼人)、领导训练办公室(代号争吵者)。(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