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晨报记者来到索马里海盗老巢所在地邦特兰省加罗韦地区,记者还无法正面接触海盗,因为真实的索马里海盗决不轻易与外人接触,也不会贸然单独出行。不过,记者还是尽力通过一切可以尝试的渠道,试图慢慢揭开海盗的神秘面纱。
他们为何选择当海盗,海盗的生活究竟怎样,他们如何锁定目标再索要赎金,又如何能在国际社会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下还能得以生存?记者将继续留在海盗的老巢,追寻答案。
海盗成群结队采购补给
一百辆车的车队阻塞公路
海盗选择加罗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补给方便。加罗韦是目前邦特兰省最大的城市。在历经了多年战乱之后,索马里的商业正在慢慢恢复,作为地区中心的加罗韦,自然也有着当地最发达的商业。海盗总是成群结队到这里来进行采购。“他们很少单独行动,成群结队现身也不怕警察和军队。”
与记者随行的士兵福伊德向记者描述了他不久前看到过的一个场面,“他们开着自己的车来到加罗韦,全都是好车。这些车在路上排成了长长的车队,超过一百辆,阻塞了整条公路。”这些车基本上来自日本,以丰田为主,包括陆地巡洋舰等最适合在沙漠中行驶的豪华越野车。在这里,一辆陆地巡洋舰可以卖到25000美元左右,便宜的也要6000美元。此外,还有三菱、尼桑等品牌的日本车。更高级的,还有奔驰、宝马。
此前有消息称,有人看到海盗开着敞篷跑车在大街上呼啸而过,福伊德否认了这种说法:“不,他们没有敞篷跑车。”而就记者在当地的观察来看,这种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虽然是邦特兰首府、最大的城市,但是加罗韦没有一条像样的大街,而且人群拥挤,不多的车辆往往互不相让,阻塞在路上,车行十分困难。“总之,他们就是一群有钱而疯狂的家伙。”福伊德总结说。
武器装备占优势,人数上不吃亏
海盗让当地政府无能为力
此前国际社会一再要求索马里当地政府打击海盗,但索马里政府却无奈地表示他们无力办到。记者到达索马里后才明白,堂堂索马里政府为何剿灭不了数千人的海盗。
索马里政府并非对海盗肆虐完全放任不管,但仅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索马里海盗聚集在加罗韦附近,据随行保护记者安全的士兵说,如果海盗敢在博萨索出现,他们一定会实施抓捕,所以博萨索尽管是港口城市,但很少会有海盗出现。
但这一点在加罗韦就完全不同,因为海盗的军事实力并不逊色,记者见到的大多数政府军士兵仅配备一支已显破旧的AK47步枪,而海盗依靠抢劫船只获得的赎金,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只在加罗韦地区活动的话,海盗在人数上也不吃亏。
在索马里还有一点情况较为特殊,就是对于武装势力较大的军阀,政府对其调配能力十分有限。记者初到索马里时就发现,博萨索当地的政府官员在处理不少问题前,都要先征得武装首领的同意。而各个军阀派系之间关系本来就已错综复杂,除非万不得已,没有谁愿意站出来与海盗这支实力不弱的武装力量发生正面冲突。索马里海盗在政局动荡的背景下,依靠自身武装获得了生存及发展的空间。
加罗韦市场上的中国货
看到熟悉的白象电池、“山寨机”
加罗韦是目前邦特兰最大的自由市场所在地,记者在这里,看到了大量的“中国制造”。
记者是在16日下午3时左右抵达加罗韦的,市中心的自由市场上挤满了人,商贩往往是搭起一个两平方米的简易窝棚,便开始出售自己的商品。由于住地没有洗涤用品,记者和随行士兵驱车前往市场购买,司机把车停在了一个窝棚前。走到货摊前一看,很多熟悉的中国字出现在眼前,有鞋油、白象电池、扑克、一次性打火机、军靴等——都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甚至,保护记者的士兵福伊德用的手机,也是一部国内现在常见的“山寨机”。福伊德说:“这个手机真的是太好了,很好用,又便宜,才8美元。”而诺基亚最普通的型号在当地也要卖到150美元左右,福伊德开玩笑说:“诺基亚才是在抢劫。”随后,他还从手机里调出一张动画图片给记者看,虽然这是一张很普通的图片,然而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记者就看到他向多个人展示了这张图片。贫乏的娱乐生活,使得这些士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乐此不疲。
当地民众对中国很友好
有人能用中文说:你好
虽然军队、政府、各个地方的人都再三提醒记者索马里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但是这里的人却对中国人相当友善。坐在越野车里的记者,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每到一处都会引来围观。这些索马里人都露着他们的白牙微笑着,或是点头示意,或是挥动右手。更热情的则会主动上来用英文问好,最牛的则是直接用上了中文:“你好。”“我们喜欢中国人,我们需要中国人。”这是记者在博萨索住地,一个服务员跟记者说的。中索关系一向友好,中国也对索马里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其中,从巴雷特经加勒卡到布劳,全长1045公里的公路就是中国援建的。在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索马里内战时,不管哪一方都不会炸毁这条公路。一方面,因为这条路对各方都有重要的军事用途;另一方面,这条路是中国朋友修建的。
除了援建项目,物资援助也是中国对索马里帮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索马里几乎没有工业,大量的生活物资都依靠国外援助,其中很多就是来自中国。记者在迪拜机场遇见在义乌做生意的索马里商人萨哈尔,一方面把一些索马里的特产和手工制品带到中国,另一方面就是从中国进口小商品。(来源:新闻晨报 特派记者 张 源 曾 玉 索马里加罗韦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