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布什政府垫背的则是美国士兵和无辜的伊拉克民众。2008年初调查显示,15.1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暴力,伊安全部队死亡人数为1.2万人。美国4000多士兵死亡、几万人负伤,耗资超过5000亿美元。只有31%的美国人对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表示认可,72%的美国土兵希望能早日撤军回家,86%的伊拉克人也同样要求美军撤军。
尽管美国从宏观上控制了伊拉克,在伊拉克获得了石油控制权,但美国从战乱的伊拉克并没有获得多少石油。而一个严重后果是伊朗实力上升、在中东的回旋余地加大。伊拉克战争之后,中东地缘形势动荡成为直接导致国际油价高涨的重大诱因,几年来大大加强了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美国主要战略对手的力量。
尽管美国从宏观上控制伊拉克安全局势的能力有所增强,伊拉克重建进程继续取得进展,但伊拉克政府日益体现出独立性的一面,注意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以及伊朗等周边国家的反应,表示不希望美军永久或长期留驻伊拉克,拒绝有损伊拉克主权的美国要求。
拒绝伊朗诉求重大失策
布什政府强力打压伊朗,使伊朗核问题尖锐化。伊朗的总体实力、政权巩固程度及民众团结精神、美国各界的激烈反对、伊拉克困局、可调动的兵员有限等诸多因素,使得布什政府不可能对伊朗动武。美国设法策动伊朗的反政府力量,但收效微乎其微。伊朗几度主动顶风而上,搞得布什政府非常狼狈。因此2008年初以来,伊朗一改以往对美国缓和关系的急切心态,开始变得超脱起来。
核问题本质上是美伊互不信任的问题,核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伊相互施压的牌。伊朗力图迫使布什政府改变对伊朗政策,希望与美改善关系,同时以理性斗争阻止美国的军事打击,以硬迫和的意图明显。伊朗多年来的目标就是寻求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然后顺利融入国际社会。伊朗更多希望借助核问题,力求从美国那里获得安全保证、与美国展开直接对话、进而实现关系正常化、完全融入国际社会。2001年布什政府执政后,伊朗一直没有放弃寻求同美国缓和关系的愿望。伊朗曾给予阿富汗的北方联盟(美国的倚靠力量)以很大支持,伊朗对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拍手称快。但2003年后,当伊朗看到布什政府铁了心要推翻伊朗现政权后,坚持强硬言行至今。
布什政府的重要目标是想把伊朗的政权倒掉,核问题也只是美国与伊朗进行斗争的表象和工具而已,它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个伪问题。对伊朗政策是美国中东困局的重要钥匙,也是缓解中东紧张局势尤其是伊拉克局势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到叙、黎、阿富汗以及巴以局势。美国许多战略家都已经呼吁多次,但布什政府拒绝进行对其伊朗政策进行战略调整。
背离反恐初衷导致缘木求鱼
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各地四面开花、尾大不掉,“基地”组织兴风作浪,令美国和国际社会非常无奈。几年来阿富汗局势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卷土重来,使得美国新政府不得不考虑向阿富汗大幅度增兵助阵。
诸如反恐之类的重大问题,偏于意识色彩,应该先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宗教环境也即“软环境”,将所谓的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尽可能孤立,然后采取一些综合措施,才可逐步消除恐怖主义威胁。但美国恰恰没有这样做,不仅过度单纯依靠武力和技术,同时一些激烈不当言辞大大恶化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自己破坏了国际反恐的总体软环境。美国不仅没有从肉体上抓获或消灭本拉登或扎瓦赫里,在精神上也没有占到上风,两个关键人物已经多次通过录像或录音出场,骚扰美国,展示自己的影响。
反恐不会是美国的长期主线。正确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只要美国从根本上调整政策,从伊拉克撤军,促进公正解决巴以问题,改变对伊朗等国的政策,努力寻求与穆斯林世界和平共处。总之就是改变单边霸权,改变双重标准和咄咄逼人,那么美国走出反恐泥淖并不需要多长时间。
所谓反恐将是美国历届政府大政方针的说法是耸人听闻。因为恐怖主义的存在历史久远,本不足以成为美国的重大威胁和对手,是布什政府把他们抬上了台面,成为8年内的新敌人而已。
目前的形势表明,美国在中东面临战略困局,短期看布什外交失远大于得。但在军事革新、控制地缘要地等方面,美国是有一些收获的。美国的软实力受到重挫,战争耗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大诱因。但总体看,美国实力依然超强,未来也未必长期陷在中东。(齐云鸿 张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