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增进理解
45岁的楼道管理员伊琳娜,心直口快,风风火火,典型的“俄罗斯老大妈”形象。即使闲下来的时候,她也会有一大堆问题等着你:中国真的只让生一个孩子吗?中医治病要用很长的针扎人不疼吗?中国人吃饭要上一百多道菜吗?
“交流带来了解,了解后才能理解,而理解是产生好感的基础。”《俄罗斯与中国•21世纪》主编卢金这样说。他承认,俄罗斯民众目前对中国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调查显示,有七成的俄罗斯人从来没有与中国人打过交道。正因为不了解,一些俄罗斯人心存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无稽猜忌。他相信,通过国家年活动,类似情况一定会得到改变。
可以佐证的是,不久前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对中国有好感的俄罗斯人占52%,较去年提高了23%。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阶层当中,对中国的看法相对较为负面,而在知识分子阶层当中,持正面看法的居多。前几年提到中国时,俄罗斯人首先联想到的是服装、人口、筷子。现在说到中国,俄罗斯人会和你说神舟飞船、北京奥运、甚至道家学说。在一些体育商品店橱窗里,甚至悬挂有姚明的招贴画。
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俄罗斯科学院历史学博士戈尔布诺娃说,“在我看来,我们国家对于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发展水准介绍非常少。仅凭个人或者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得出一个粗浅的印象,是不全面的。”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对此深有体会。她指出,目前中俄民众的互相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她认为,了解程度不够有三种情况:一是相当一部分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发展情况总体上知道一些,但不了解具体情况,不知道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二是部分人对中国没什么印象,也没什么兴趣,对中国的发展和现状根本不了解;第三种是少数人受西方媒体歪曲报道影响对中国持有偏见,对中国奉行的内外政策持有偏见。中国民众对俄国的了解也不够。正因为如此,此次“中国文化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面向大众,力争把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展示在俄罗斯民众特别是年轻人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深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国还将派出少年艺术团参加今年6月的莫斯科友谊艺术节,并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的迪斯科舞厅举办“中国迪斯科之夜”,展示中国在当代通俗文化领域的潮流和时尚。 在“中国年”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讲话中特意引用了《易经》中的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句话精辟地诠释了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意义——双方声音相同,则会和谐;性格相近,则会相互吸引、相互理解。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上一页] [1] [2] [3]